知否中被养废的三个孩子惯子如杀子
2023/3/6 来源:不详作者:半碗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贯穿《知否》的一句警世恒言莫过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盛华兰结亲时,王若弗出言“不求攀龙附凤,但求情义无价”;盛淑兰被夫家逼得退无可退时,娘家说什么也要和孙秀才家和离;盛老太太更是为着心头肉明丫头,精心盘算、步步筹划。
回头看看,几乎所有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诸如盛明兰、顾廷烨之流,都磨砺出了坚韧的心性,成年后面对困境一次比一次应付自如;而那些从小千依百顺长大的孩子,或飞扬跋扈,或软弱无主,或优柔寡断,都因着自个儿的性格,吃了不少苦头。
惯子如杀子,大材须刀斧。
教养孩子最怕的,不是物质世界无法富足,也不是精神生活单调匮乏,而是打小的育儿理念,尽数假设在“天下太平”的前提上。
盘点《知否》中因为顺风顺水而被“养废”的三个孩子,其中折射出来的,恰恰是现代社会日益强大的经济基础,磨软孩子心性的种种弊端。
嘉成县主:飞扬跋扈,害人害己
父亲邕王是太子热门人选,母亲出身簪缨世家,再加上数位兄长的疼爱庇护,嘉成县主无疑是汴京城内最金尊玉贵的姑娘。
一袭红衣,一头珠翠,轻摇罗扇,眼波流转,谈笑间皆是华贵骄傲的做派;人群间忽而听得一声娇笑,那嘴角竟是三分戏谑,三分轻慢,三分冷漠,还有一分漫不经心。
嘉成县主从小过的就是众星捧月般的生活,家人宠溺,外人尊敬,但凡她所想所愿便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永昌伯爵府娘子举办的马球会上,嘉成县主瞧见了谪仙一般的齐小公爷,自此陷入疯魔。
听闻小荣妃的妹妹荣飞燕钟情于小公爷,嘉成县主小嘴一撇,邕王妃立马找人趁黑绑走了荣家姑娘,几日后将她衣衫不整地扔在了闹市大街上;
几番试探齐家心意未果,嘉成县主干脆发起了狠,伙同父母一道儿绑了齐国公,明面上是请吃酒,实际上是扣为人质,逼迫小公爷答应婚事。
在县主认知中,只消冲父母撒个娇,再不济发发脾气,凭着父母滔天的权势,自己要的东西自然有人双手奉上,幼时玩具是如此的,长大后感情亦是如此。
邕王夫妇不知道,富养女儿并非是将其纵得不知天高地厚,而是在守护童话的基础上,教给她保护自己、爱护别人的能力。
宠坏了的小姑娘顶着一身飞扬跋扈的神采,习惯了横着走路,只要有一点绊脚石,县主都要抬脚踢得远远的,最好是粉身碎骨的那种;殊不知,后台再大也有倒下的一天,一旦失去庇护便是万劫不复。
故事的最后,嘉成县主同其母因为草菅人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荣家难忍邕王一族权势熏天,联合兖王起兵造反;逼宫那晚,荣家哥哥未伤他人,单单提了母女二人,双眼猩红地走出殿外。
被她害死的荣家姑娘不过花一样的年纪,而她自己这枚牡丹富贵花,也折损在番因果上了。
多少父母重复着邕王夫妇的老路,孩子要什么便给什么,或求家庭表面和美,或补自己以往缺席,将孩子宠得无法无天,以至于将来碰到背景更硬的,只有走入死境的结局。
余嫣然:软弱无主,一生诟病
坊间传闻,余老太师嫡亲的大孙女是个菩萨心肠。
因着一手卓绝的绣品,余嫣然名满汴京;更可贵的是,嫣然姑娘贤良和顺,不论哪家女子前来求教,都肯细心传授,甚至包括绮云楼的头牌魏行首。
可没人知道,余家大姑娘自幼丧母,父亲续弦后也跟着变成了后爹;一家五口团圆,自己从来都是尴尬得像个外人。
好在老太师夫妇怜悯,儿子儿媳有多忽视这个没了亲娘的孙女,他们就多还回去几倍的疼爱;在嫣然的世界里,除了父亲和继母是晴空里的乌云外,自己一路成长也堪称要星星给月亮。
然而,世间万事,稍一过头便可能是物极必反。
余嫣然被祖父母保护得太好了,以至于生成了遇事无主的性子:三妹嫣红在马球场上和她抢夺金簪,她未尝一试便恳求三妹退让,结果被羞辱后只能哭哭啼啼找明兰求助。
余家大姑娘着实可怜,但让人可怜的绝不是她被欺负时的眼泪,而是她在祖父母糖情蜜意的疼爱下,逐渐立不起来的骨头。
老夫人教会了孙女善良待人,教会了她温和处事,也告诉了她人心险恶,却没有传授她在暗箭难防的宅院里,保护自己的本领。
余嫣然的温柔贤淑,说好听了是大家风范,说难听了便是不懂拒绝。乐于助人是好事,可频繁降低自己的底线,对所有求教绣艺的人来者不拒,本来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魏行首屡次设局宴请是因着如此,顾廷烨几番上赶着求亲是因着如此,连那朱曼娘赖在余家撒泼打滚也是如此;说什么看重姑娘贤良,分明是掐准了嫣然好拿捏。
这般性情,嫣然的结局也可想而知。
按理说,余家高门大户,嫣然绝对配得起顾家侯府;可内宅堪比战场厮杀凶险,明兰韬晦守拙尚且几经危险,更别说小白兔一般的温雅的余嫣然。
或许是看透了嫣然的性子,余家二老最终把孙女嫁到了云南大族段氏,配给了一个有腿疾的嫡子。这般高门低嫁,焉知不是嫣然的福气?
太多家长见惯了社会凶险,只愿给孩子温暖良善,关于冷漠丑恶只字不提;殊不知,自己的陪伴终有尽时,百年之后还得孩子独立担当,不若让其经受风雨,自生铠甲为好。
齐衡:优柔寡断,遗憾终生
小公爷齐衡,是汴京城内所有闺阁女子的白月光。
外形丰神俊逸,文采惊艳卓绝,为人正直谦和,母亲是深受大内宠爱的平宁郡主,父亲是世代袭爵的齐国公,老天似乎是把所有眷顾都给了齐家这位公子。
正是因为孩子太过出众,平宁郡主把自家的独苗看得似眼珠一般珍贵,挑选儿媳更是眼高于顶,生怕委屈了儿子。
好巧不巧,平宁郡主的标准至少是公主、郡主一类的人物,齐衡却偏偏瞧上了五品官盛家的庶女。都道小公爷性情最是温和,可母子俩偏偏在这个问题上争锋相对,谁也不打算让谁。
前半生同样顺风顺水的齐衡,比嘉成县主多了几分恭良,比余家大姑娘多了几丝笃定;照常来讲,人情世故与反抗精神二者占齐了,理应在这封建礼教下斡旋有方,何至于沦落到与挚爱错过一生的境地?
最关键的答案,其实是优柔寡断。
齐衡是最为乖觉的大家世子,从小到大,对双亲的命令是言听计从,父母自然宠爱有加。可表面的风平浪静终究盖不住暗地里的波涛汹涌,平宁郡主有多强势,儿子齐衡就有多犹豫。
邕王府逼婚那段日子,平宁郡主四处奔走欲救老公爷,当事人齐衡能做的,不过是抵了把匕首在颈前,一面以死相逼,一面声泪俱下地控诉王府恶行。
郡主娘娘给儿子灌输过礼义廉耻的概念,重申了齐家光耀门楣的重担,唯独没有告给他遇事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因而,当与盛家的婚事遇阻时,齐衡先是绝食,再是自尽,全程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抵触情绪。
或许在此之前,齐衡和母亲也曾有过分歧,只是日积月累,当情绪打败理智时,那些年被压制的不公,会伴随着怨念喷薄而出。
可惜,齐衡还是离不开那个专断独行的母亲。
当顾廷烨给齐衡想出两全之法时,齐衡却犹豫了。久处安排之下,齐衡逐渐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他太需要一个人帮他下定决心了。
这般优柔寡断,齐衡到底是打着“勇敢”的旗号、干着“情绪化”的事情。
现代社会里的很多父母,巴不得替孩子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从来认识不到孩子是独立于自己的个体。其实,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磕磕碰碰之后才能找对适合自己的方向。
写在最后:
盛老太太曾说过,一个人过得太顺了,难免会眼花耳聋。
不管是嘉成县主的飞扬跋扈,还是余嫣然的软弱无主,亦或是齐衡的优柔寡断,都说明一个道理:如果一开始的路都被别人安排了,那么日后的路也只能凭人安排。
广大家长朋友在教养孩子时也应该明白:
1)我们只是孩子路上的陪伴者,应多些情感上的呵护,少些事实上的指教;
2)孩子终究要走自己的路,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与君共勉。
END
半碗,一个减肥只吃半碗的老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