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文成一退休教师收集3000多

2022/10/11 来源:不详

-10-:39

浙江新闻客户端

县委报道组刘进希记者聂伟霞

不久前,退休教师钟维禄组建了文成第一家“畲族文化”人才工作室。工作室致力于畲族人才培养和畲族文化传承。目前,工作室吸引了三代传承弟子60余人,最小的12岁,最年长的60岁。

“现代文明建设离不开畲族文化,抢救丰富多彩的畲族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抢救畲族文化的钟维禄呼吁,“畲族文化属于我们这一代,更属于下一代,必须代代相传!”

文成县作为著名畲乡,现有2个畲族乡镇、28个畲族村共计1.75万人,约占温州市畲族人口的36%。众所周知,畲族至今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若再不传承重视,畲语或将面临失传。生于年的钟维禄,对畲族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他曾无偿担任文成培头民族小学双语(畲语、文成方言)教师15年,曾任黄坦镇培头民族村党支部书记,年至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文成县百名优秀村干部,也是浙江省畲族文化研究会会员、浙江省首批民间优秀人才。

年冬,钟维禄创办了全县首个村民畲族山歌学习班,每逢月末便到博物馆授课畲歌,平时也会抽空到县内各个畲族村巡回教唱。家住县城,距校30公里,但他总是准时到校,风雨无阻。这一份专注与执着,引来桃李芬芳,十几年来,钟老师教过的学生已达4万人次。很多学生不仅会讲普通话、文成方言,也会唱畲族山歌。

“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保护。”钟老说,而畲族文书却流失十分严重。过去,畲族人喜欢用木匣子装好藏在箱底,结果不是虫蛀鼠咬就是潮湿霉烂,破损十分严重。畲族习俗之一是在长辈去世后将其收藏物品烧掉,不少文书因此被焚;畲族村寨老房推倒重建后,又有一部分畲族文书被当作废纸卖掉,存量十分堪忧。”退休后,老人用2年时间,与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起走遍全县40多个畲族自然村,收集到约份、共4万页的畲族文书,其内容主要涉及契约、账本、归户册、税票、纳粮执照、证件,以及政府文告、婚书、招赘书,此外,还有丧葬、祭祀文书和各类宗教仪轨书、族谱等,涵盖了畲族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历史信息的多样性,研究价值颇高。

为了全方位展示畲族漫长的迁徙历史以及在整个迁徙过程中所产生的民族文化倾向,传递一份来自畲族最朴素、生生不息和永不懈怠的民族精神,钟维禄收集了多首畲歌并附上曲谱,年完成出版《畲语山歌·三条边选编》读本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行册。同时,整理创作了“畲族文化十二项”,自费刻制VCD碟片多张,无偿分发给畲族同胞欣赏学习。闲暇之余,钟老还创作了大、中、小型“畲族婚嫁”节目,如畲族赞歌、“拦路敬茶”、“学山哈语”小品、“五水共治”相声、民族政策“三句半”、非遗“拉滚筒”、“畲族米筛舞”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