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间丨用一团面,把生活捏成春天一样美妙

2023/6/14 来源:不详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于农村的人,对面塑应该都有深刻的记忆,比如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一只火红的大公鸡,或一匹飞奔的马等。当时,农村因为穷,买不起玩具,大人们就用黑面为我们捏制各种各样的玩具,来丰富我们的童年。成州面塑,当地人俗称捏面人,以小麦面为主料,糯米面为辅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我国面塑的起源,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结晶。在陇南成县这块土地上,面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本土地方民俗特色,当地一直有制作面塑的习俗及技艺高超的民间艺人。他们置身民间,师从父辈,一代一代相沿传承至今。

据了解,制作成州面塑作品时一般有七个步骤:第一步“和面”,第二步“蒸面”,第三步“调色(在蒸好的面中加入各种需要的颜色)”,第四步“制作雕塑所用的支撑架子”,第五步“塑出一个大体的形态”,第六步“进行细节刻画过程”,第七步“用小雕刻刀进行局部精细处理”。当然,在每一步当中都有需要注意的重要细节,只有那些长期从事面塑的艺人才能掌握的炉火纯青,才能做出好作品。

提起成州面塑,大家都会想起出生于年的安秋平师傅,他一直跟随爷爷安世堂学习面塑技艺,为安氏家族五代传承人中的第四代。为学好面塑,初中毕业后,又在成县职业中专烹饪班就读,通过系统学习面点制作和现代美术课程,使他的面塑作品在选料、上色、人物比例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目前,他也是成州面塑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主要有《西游记》《丝绸之路》《成县历史人物》《西狭风景》等。

成州面塑的作品题材内容主要取材于神话、戏剧、当地民间历史传奇人物及当地风物特产等。在表现风格上色彩各异,搭配协调悦目,形象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充满生机和情趣。在现代美术思想的推动下,成州面塑近年来有了创造性的发展,既遵循传统面塑技艺的色彩艳丽、朴实自然,造型生动逼真,不失民间手工艺本性的特点,又能体现出现代美术的前卫。近年来,风格独具的成州面塑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成州面塑有着比较重要的价值,其习俗在当地民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些面塑的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不断发展变化着,对相关区域、群体的文化认同具有很大的作用;其次,成州面塑作品在制作过程中一直是纯手工家庭制作,是当地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高超表现。

近年来,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成州面塑,当地政府组织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应通过传承和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造福子孙。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