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王丽平家的幸福美好生活
2022/10/2 来源:不详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通讯员燕兆林
在康县北部的明月山下、平洛河畔的一个很出名的村子平洛镇团庄村里,村民王丽平是个远近闻名的人,只要一提起她这个名字,人人都知晓,总会有人树起大拇指说“攒劲人”,夸她聪明贤惠、头脑灵活、热心诚恳、淳朴善良,而且为人正直热情、诚实品行端正、乐于助人奉献。多年来,她凭一股创劲及毅力,奋进拼搏,与家人携手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子,实现了自己的初心和梦想,走上了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之路。同时,她也给全村及全镇的妇女们做出了榜样和典范。
深秋季节,笔者带你走进康县平洛镇团庄村这个“攒劲人”----王丽平的家,一同感受你心中的王丽平家的幸福美好生活哦!她的家居住在康县北部山区闻名遐迩的花椒生产重镇、被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为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物馆”和市级文明村、荣获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称号、荣获“中国最美村镇传承奖”和入围中国名村强的----平洛镇团庄村一社桥子坝。距离康县县城35公里,距离镇政府3公里,距离成武高速路口平洛收费站米。
沿着江武公路走进王丽平的家,映入眼帘的是通往她家的水泥路两边的田地里生长着茂密的花椒树和核桃树,穿过大门进入院里,但见院内的水泥地板打扫得一尘不染,门前、院落、路旁等闲置空地上都栽着花草,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别有一番景致。盆栽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进入屋里,只见摆成一条线的鞋子,灶具擦拭得干干净净的灶具,地上不见水渍;偏屋里锄头农具都安放的规规整整。王丽平家的庭院内错落有致地摆放着数十盆绿色植物,10多平米小院如同一个精致舒心的花园。有月季等品种,花朵盛开的时节,随手一拍发朋友圈,朋友们都很羡慕和点赞。
王丽平,女,汉族,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毕业于成县党校,本人长期在家务农和担任村上的文书,是康县平洛镇团庄村一般户,曾获得全县“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家里7口人,三男四女,丈夫和两个儿子,她和媳妇及1个双胞胎女孩。家中的大儿子已在新疆博湖县公安局工作,成家并有1个双胞胎女孩。大媳妇叫王文,在新疆博湖县卫生局工作。二儿子已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还未成家。她的丈夫名叫龙浩生,初中文化,毕业于平洛中学,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全家仅靠她和他丈夫外出打工的收入和家里仅有几亩土地上种植的花椒、核桃、药材等收获来维持日常生活。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在这样一个并不算很富裕的家庭中,却有着这样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她怀揣着一颗火一样的心,几年如一日无私的照顾着家里的一切事务,用她的一举一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所在的平洛镇团庄村位于江武公路沿线,距平绵高速成武段平洛出口米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村庄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龙凤桥、平乐古道、团城等历史遗存。原来她家住在江武公路上面一个叫小阳坝里的地方,周围有七、八户人家,住在老人们修建的四间土木结构的土木瓦房。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修建的已有40年房龄的四间土木结构的土木瓦房严重受损,灾后恢复重建战役打响后,就在现在的这个桥子坝选址重建一层砖混结构平房3间。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团庄村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充分挖掘本村民俗风情,按照古村修复型标准,坚持“四不”原则,在不破坏原来的风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布局,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铺设石子路、青砖路、倒沿砖,修建广场、仿长城墙、小花墙、凉亭、公厕、垃圾房、仿木围栏、花坛、树池、悬空踏步梯、水渠散水台、安装太阳能路灯,全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她揪住了这个机会,与丈夫商议在原来的一层楼房的基础上加盖二层房子,加固整修邻居家以前的土木结构的瓦房,并进行室内外装修和风貌改造。经过两年的建设,整修了地下室6间,厨房1间,平房2间,楼房二层9间,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年,县上鼓励已建设了美丽乡村的村社、居住在公路沿线、家庭房屋宽敞、周边环境好的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农家乐或民宿客栈,外出务工多年的丈夫龙浩生积极响应号召,从广州回到了家乡。当时,县上旅游局和农办等单位选派乡村旅游专家下乡到团庄村宣传培训乡村旅游知识,王丽平和丈夫听了培训课后,便认准了发展乡村旅游兴建民宿客栈这条路子。说干就干,王丽平和丈夫商议把自家所有的土地种上花椒、药材、蔬菜,将自家闲置的二层7间房装修布置,开办民宿客栈,为高速公路过往的司机和零散游客的实惠简便住宿和农家饭。“刚开张营业的一个月里不是怎么好,慢慢摸索才总结出一套方法。”王丽平的努力没有白费,年5月,她的“平乐客栈”第一批客人住满7间房,一晚收入元,住宿逐渐步入正轨,陆续有客人来光顾住宿和吃农家饭。村里人在她的带动下,也开始学习兴办农家客栈。
身为农民的子女,她也是一个有责任心、懂得感恩的人,一心想着让村民也能过上好日子。9年开始,她任职团庄村文书职务,她有职责、有义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是这么想,更是这么做的。她严格按照一名村干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富了不能忘本,看到其他花椒种植户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手段和渠道少等原因导致栽植花椒效益不高,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自愿扮演养殖技术人员角色,为本村花椒种植户提供传送栽培专业技术经验。同时,她还在网络上收集整理花椒栽植、管理技术和销售渠道等信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