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师专科技果实从校园结到田园

2023/5/19 来源:不详

“科技果实”从校园结到田园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

高品质油橄榄关键技术开发、集成示范与应用;花椒根腐病微生物抗菌剂的研发与应用;陇南半夏种质资源收集及茎尖脱毒研究……在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有这样一批科研工作者,他们潜心治学、躬耕科研,自觉践行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该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高质量教育和高水平科研联动发展,形成“乘数效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眼下,正值成县2万余亩万寿菊盛开的季节。

万寿菊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纯天然叶黄素的理想原料。种植万寿菊成本低,经济效益相对较高。规模化的种植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的问题,也有助于乡村观光旅游发展。

成县有着发展万寿菊产业的天然优势,但每年丰收采摘季,恰逢当地降雨量丰沛期,持续降雨会导致万寿菊减产。

为解决这一问题,陇南师专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讲师陈强经过研究发现,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作物,可以依据其生态习性在苗期进行短日照光周期调控处理,有效促使开花提前,并延长花期。这样一来,既有效避开了病害发生期,又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目前,这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实验结果。下一步,我们还要积极促进实验室研究成果的高质量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推广,切实服务万寿菊产业提质增效。”陈强说。

“让科学研究走出‘象牙塔’,让成果得到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园林技术专业的副教授王一峰。

核桃是成县的支柱产业,在当地农业产业调整及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种植规模日渐扩大。但是,核桃易遭受低温伤害,尤其是春季晚霜冻害,会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产。

长期以来,王一峰通过实验室和大田相结合的方式,测定了成县核桃的耐寒性生化指标,建立了抗寒性指标筛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将实验室技术应用到一线,扎根产业,脚踏实地联合攻关,这样的科研才更有价值和意义。”王一峰感叹地说。

为面向产业化一线开展科技创新,王一峰受聘于成县大路沟核桃科技示范园,成为基地的一名义务技术人员,主攻选育、推广抗晚霜冻的优良核桃品种。目前,他所在的团队在种质资源里杂交育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陇核3、4、5号,有抵御冻害的良好性状。

陇南师专还着眼于农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了以培养涉农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学院。

“我们主动适应科技创新趋势,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适应陇南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院。”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少飞说。

陇南师专农林技术学院长期坚持“立足陇南,服务‘三农’”的办学定位,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目前,该学院现有各专业实验实训室53个,配套建有智能温室、园林育苗、盆景生产、食用菌生产、畜禽养殖等8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此外,该学院还长期致力于油橄榄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先后承担了省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油橄榄叶提取物现代药理学作用研究》专著一部,为陇南油橄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高校”力量。

“我们将建立产学研深入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速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渗透融合。”张少飞表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