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诗联天下之川渝行游记
2023/6/4 来源:不详川渝游记
文丨周永红
己亥之年,适逢建国七秩,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指示精神,湖南省文史研究馆于6月11日在岳麓书院文昌阁启动了“培根铸魂,诗联天下”活动。活动旨在以优秀的诗词楹联作品,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湖南诗词楹联品牌,展现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及馆员风采。
金秋九月,湖南省文史馆“培根铸魂诗联天下—四川行”考察团首站赴叙永采风,我有幸随团前往。同行有省文史馆馆员、诗联书画界人士、工作人员及随行记者。9日下午,我们一行19人飞抵泸州。
话说这泸州城,昔日某领导前来视察,曾有“风过泸州带酒香”之誉,是名符其实的一座酒城。罗冈先生年纪虽轻,却是一位见多识广的老长沙,又是诗书画印四栖(还有数不清的N栖)的全才。初临酒城,当晚席上虽然无酒,罗冈先生却有酒诗一首飨与众人:
初到泸州
好飞云里到江阳,雨过风来秋意凉。
湘蜀此间同一醉,何须玉斝酌天香。
翌日早上,从泸州出发前往合江,考察团首站参观尧坝古驿。
时虽近中秋,天气燥热,大家流连于古镇新街,各种民间艺术饰品琳瑯满目,令人游兴大增。有馆员余德泉先生题诗为证:
丹青滕派已迷茫,蝶艺新潮显坝窗。
敢信师公今若在,称评笔下亦堂皇。
馆员吕可夫先生虽年逾花甲,但身谈双健,不惧天热路远,步行数里许,经学校,过集市,乃寻得尧坝古镇一处清静幽古所在,尤以“大鸿米店”完整保留古代土木结构原始样貌,令人赞叹,其中对联甚夥,武进士事迹赫然有载。可夫先生乃有诗曰:
鸡声踏破夕阳斜,盐马迢迢古道赊。
石径青苔咸汗里,望梅遥指几人家。
吾得叨陪从游,附骥亦有一联:
经两小时,披燠热行来,喜见构堂遗剑影;
止一公里,即繁华阅尽,但听市井卖浆声。
这里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是古代通往夜郎国的驿道,古代民间比武打擂的风气特盛,俗称“打金章”。尤以尧坝武进士李跃龙、武举人周其昌在民间被目为英雄。游罢车返,文史馆副馆长
文李跃龙先生恰好刚拜见过李跃龙先生,两位李先生同名同姓,一文一武,真得奇缘难得,我见此情景甚妙,赶紧特写一个,这真是:
丝路遥通古夜郎,巷翁犹忆打金章。
翰觚弓马双龙显,李密重来谒瓦岗。
古来同名姓者,文武双李密也,此处又肖其姓氏,亦属巧合,不为虚构。
出了合江境,晌午时分车到叙永地界,沿山路蜿蜒而至一处庄园,号“桃花坞”,及近,循入,豁然开朗,但见方圆约数千亩,远山青黛,湖岛池榭,亭台楼阁参差有序,榱桷梁栋,多承往古之风,各色花草树木杂然其中,不闻其香,已然醉矣!又登临一塔,高百尺,清风拂过,顿时暑气全消,众人大呼快哉。吾仰其名号桃花坞者,莫非唐寅先生果然置别业于此耶?狐疑未决,乃有一联曰:
疑是六如居,悄然摒却尘烟,隐五百年构斯画作;
惊为三岛客,忽尔飘来槎筏,上九千仞听彼语声。
可夫先生则不为其所惑,惯以诗家口吻出之:
翠列屏风绿绾沙,豁开洞口簇桃花。
粉墙桥畔停篙问,不是姑苏唐姓家。
又见其撰制桃花坞一联,余见之,则生瑜亮之感:
借解元一个庄名,种江门十里桃花,红粉饰蓬莱,若截瑶池林一角;
添叙永三成风景,当夏日满园莲叶,丹青泼山水,不输西子色三分。
羽扇纶巾,儒雅风流,的是诸葛孔明手段。
罗冈先生亦赋得一绝,清新可喜:
桃花阁
远客迷花坞,佳联读两楹。
登高同极目,腋下野风清。
此次采风为湘蜀两省文史馆首度现场交流合作互动,四川文史馆的老师们已经先行进驻桃花坞,叙永政协的领导及当地诗联家们早已迎候多时,午餐后宾主恳谈切切,一同游览园中各处诗词联墨,并即兴题咏,不逊兰亭雅会。但见馆员陈书良先生高声吟道:
欢堂共听巴山雨,联袂川湘数唱酬。
指顾双江增雅兴,酒酣豪气夺曹刘。
又道:
坝上青山无尽止,岩前瘦水酿琼巵。
清光一卷长随手,客里中秋只有诗。
至晡时,两省文史馆员与诗词楹联专家于叙永政协礼堂举行交流座谈会,叙永县人大副主任陈一龙介绍了叙永县情并致欢迎辞,李跃龙副馆长、四川省文史馆员冯修齐先生相继发言,最后,馆员余德泉先生讲话,代表家乡欢迎大家来致叙永,并向家乡捐赠了20件书法作品。此间盛会,有随行记者进行了全方位专业报道。(报道链接:遍览山川助诗情省文史研究馆首赴四川采风)
行程第三日,前往余德泉教授家乡叙永大石乡考察,我们的旅游大巴到了山村乡道上明显水土不服,行到一处叫跃龙村的地方,因为路面限宽,不得不折返,迂回而进。在跃龙村,我们稍事休息,智勇兄开玩笑地说道,这是到了李馆长的家里了,一车粲然。
辗转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大石乡,首先参观了龙龟山寺石雕艺术博物馆,四川馆的老师们因为轻车熟路,早已参观完龙龟山、无字牌坊两处景点,且有舍予先生题诗在上头:
秋日游叙永龙龟山、无字牌坊
秋风摇竹影,石道远游迟。
水尽山穷处,花明柳暗时。
有龙龟起舞,无字月成诗。
流水高山咏,天涯共与知。
我一看暗自叫苦,真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呀!附庸风雅不成,只好做个俗人了。因见寺中专辟一室展示有断头石雕神像,及随兴所发,题联曰:
分明作鬼,还要装神,坐上面竟有啥屁功夫?他自己头颅都掉了;
坦荡为人,无须朝圣,跪这里并没些卵用处,你郎个心境且放开。
真是辛苦了我们的旅游大巴司机师傅,我们又几经周折,来到了无字牌坊,即唐氏贞节牌坊,为当地周姓人家于清末所立。
时逢鼎革,牌坊建成行将刻石题字,旋为革命风云所阻,遂成无字碑矣。此牌坊茕茕孑立,极易触发人们抚今思昔之感,湘蜀两省老师们多有题咏,除舍予老师前作外,可夫先生两绝句可谓占高地步,凌空一扫:
其一
四抱蓬蒿孑立身,沧桑阅尽百余春。
从来贞节如枷锁,不束官家只束民。
其二
凤刻龙雕覆绿苔,了无只字不须猜。
古今多少人和事,几个能留名姓来?
馆员谭秉炎前辈极具悲悯情怀,一语道尽唐氏辛酸:
翠竹深山入碧霄,牌坊无字细精雕。
可哀贞洁唐门妇,未及题词已换朝。
陈樵哥先生亦是省垣诗界大咖,又是名记。诗作磊落超拔,一经出手,便见不凡,兹录其二绝:
其一
默立通衢过百年,更无文字向人宣。
一朝名姓何须问,自有精神世代传。
其二
更弦易辙路新开,赭石浮雕起绿苔。
阅尽繁华归寂寞,碑前一揖寄余哀。
唐氏贞节牌坊,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文革中曾有部分毁坏,后经修补恢复。吾见此景,因有题联曰:
无一字惹尘埃,目不识丁,心不染垢;
经百年笑风雨,毁而又补,誉而有加。
可谓直陈其事,了无余味,愧甚!故而归后又作一绝句,勉为续貂:
一无字处见旌扬,名节殊乖武媚娘。
闺阁百年空寂寞,只今翻羡野鸳鸯。
此无字牌坊与武则天无字碑两相映照,亦生今昔之感,可谓称题。
与无字牌坊相去不远,至一处荒僻田林。下车,行数百步,乃见杂草丛生,庄稼间以良莠。除农人外,寻常人迹罕至。又曲折绕行,至一处丘岗,隐见墓碑林立,为咸丰年间赖姓家族墓葬,现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葬之规模宏阔,令人咋舌。我在想,墓主当时应该是土豪级别的人物吧。因有联曰:
咸同国难正频仍,公何独得腴肥,遮莫山高皇帝远?
文景民生犹苦逼,顾此堪怜瘠瘦,依然草盛豆苗稀。
从大石返回叙永城,至春秋祠,两馆人员举行笔会,但见龙蛇飞走,笔墨淋漓!春秋祠内顿时文澜涌动,诗笺画稿,交相呈艳。
德泉先生入室弟子钟小平兄有诗叙其盛况:
春秋雄矗宁河畔,台榭临轩碧镜开。
翰墨飘香溶彩色,骚人雅会入歌台。
画坛挥洒惊神笔,诗苑吟哦颂世才。
相聚何嗟村酒薄,川湘谊深赋归来。
晚餐罢,春秋祠内观赏文艺演出,观苗舞,听芦笙,看变脸,精彩纷呈,不一而足。小平兄乘兴又有题咏:
拂拂秋风里,浓花万树开。
湖川多俊秀,又到边城来。
银甲弹新韵,月朗古戏台。
高歌落茗杯,诗兴尽萦怀。
德泉先生宝刀不老,即席吟七律一首,师徒二人于此同台竞技,允称佳话:
桂花香溢二爷祠,节目连台众乐滋。
曲曲歌陈风与俗,翩翩舞富韵兼姿。
方看脸变娴名角,复感笙听似旧时。
更得山城风月美,纵然别过亦相思。
转眼到了行程第四日,两馆人员赴鸡鸣三省大峡谷考察。车行三小时许,沿赤水河岸崎岖而行,山高路远,颇为惊险刺激。至一处石桥,前有塌方,乃弃大车换小车而行。中间休息片刻,立四川,面贵州,作深呼吸,黔云蜀水尽在吐纳之中。罗冈先生是处有诗曰:
翻从古道入深山,野径风清碧水环。
软草丰茸丹桂馥,不知身在蜀云间。
及近午时,至大峡谷。但见江岸壁立,赤水河奔腾而下,云贵两省似乎伸手可触。乃沿峭壁下栈道而行,止数百步,下有激湍,栈道内侧沿崖壁凿有明渠,有山泉流淌,静谧无言,数十年滋润着这一方边村儿女。
行至极尽处,抵近乃见村舍简陋,鲜有楼房。询导游,言此处村落仅存数户人家,乃固守一隅,俨然避秦之世也。又正值秋收,惊见村民仍以扮桶进行人工脱粒,此真隔世矣!此处名岔河村,隶属水潦乡,有在建桥梁通往云南,四川馆员舍予先生有诗赞曰:
一唱雄鸡三地应,岔河村远在关边。
开山引水千家乐,筑路铺桥两省连。
画友相逢方有感,诗人幸会更无眠。
天涯咫尺千年颂,时代新歌举世传。
可夫先生乃成五律一首,峭拔凌厉,盘空激荡,足可引以共鸣:
仄径螺旋上,嶙峋胆战惊。
两江云下曲,三省眼前横。
水馥蒸腾赤,山秋耸叠青。
何年天斧劈?鸡唱荡回声。
罗冈先生七绝则浑然点题之作:
峡里江流送几湾,岩边栈道对秋闲。
一鸡高唱鸣三省,笑看烟霞自往还。
余不敏,往往诗思不继,唯以楹联末技,又充一滥竽矣:
云贵川割裂以观,水若钢刀,宰天下有如豚肉;
苗彝汉错综而住,地皆酒窖,注心头尽是醇香。
从大峡谷返回,换上大巴,稍刻即来到一处红色旅游景点,于此拍摄集体照,随即参观考察红军石厢子会议遗址。可夫先生遂有题咏焉:
长征万里路何方?左右途穷慨复惶。
赤水正宜消困顿,青山恰好隐行藏。
峰回道转星移柄,柳暗花明喜欲狂。
三省鸡鸣除夕夜,高人从此指挥枪。
我于此处思得一联,自谓不喜人云亦云,联曰:
骨枯十万此凋零,残喘得存,当日石厢应血诔;
户罄三千斯富足,肥膘必夺,后来金殿尽腴辞。
似亦未见俗态,约略可读也。
午饭后,与四川馆一行挥别。下午赴雪山关,顶峰海拔余米,至一处缓坡空地,下车徒步而上,不一刻钟即到,见有庙宇,前后榜书“雪山关”三字,遒劲有力,不知出自谁手。
庙内供奉有泥塑彩绘菩萨,稀见敬香者。南大门原有对联,久负盛名,传为蔡锷将军所作:
是南来第一雄关,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后来余德泉教授考证,实为当地乡绅杨公时所作,县志、族谱俱有载。此作原刻石已经折断损坏,大部分原石已不存,仅残余五六字可辨,良可浩叹。今得来此名联播迁之地,焉能不写诗联?说话间,但见樵哥快人一步,诗曰:
木叶萧萧下,流光去有声。
接天峰浪起,卷地雾潮生。
暮色横幽谷,雄关抱远城。
江山多柱石,万古自支撑。
又谭秉炎先生五绝一首极见雪月之吟:
远上雪山关,轻车越岭还。
夕阳犹正好,圆月出峰间。
又可夫先生五律继之,直为名联作一注脚:
山积千秋雪,关封两省云。
深林青不透,险径褐难分。
夜渡无银月,生还有铁军。
滇池黔岭小,指点笑尘氛。
名山名联,历久传诵不衰。倘寻常作手登临至此,自当搁笔。可夫先生特勇气可嘉,迎难而上,翻新又出一联,诚为佳构者也:
两峰夹孔道咽喉,扼川往滇来,雄关锁钥立云上;
百载寻将军踪迹,问秋霜冬雪,壮士旌旗出蜀南。
可夫先生雄联在上,威武高大,吾自不敢望其项背。然则登此雄关,听远处山涛犹如马蹄声来,正合楹联韵辙,未免技痒,乃敷衍成句:
非蔡将军特卓坚贞,登雄关仅海拔其高,听紫阙犹山呼其盛;
有泥菩萨慈悲隐忍,劝过客唯鹫峰是岸,望朱门岂马首是瞻。
从雪山关返回叙永县城,途经摩尼镇,参观了余德泉教授弟子涂电林开办的国学馆,众皆赞赏。既出,馆员陈书良先生乃成七绝三首,为叙永之行作一总括:
其一
西风又到菊开时,五柳胪州泛酒巵。
遍地升庵遗牙惠,歌残檀板且题诗。
其二
我自湖湘赋远游,夕烟薄霭到巴州。
雄鸡一唱传三省,妙悟其间罕所俦。
其三
西游日日共清芬,一入仙乡云气曛。
难得楹联成县好,叙永何人不识君。
是夜,有相约同游叙永鱼凫古街者。此街古色古香,沿永宁河亦建有吊脚楼,其边城风韵,大可与凤凰古城媲美,是为四川省十大最美街道之一。为明朝宰相杨慎贬谪经行之处。舍予先生虽已返蓉,仍遥寄一阙以为助兴:
夜游鱼凫古街
月挂桥头,羡鱼楼畔观街景,鱼凫楼阁胜江南,人醉灯摇影。牌匾楹联助兴,叹边关,诗文隽永,雪山峻岭,一方净土,古城永宁。
我来叙永,已是第二次。五年前来到这里,于鱼凫古街盘桓甚久,多有体察,而今百感交集,生吊古之意,乃有联曰:
鱼凫苦久羁縻,五百年谪戍归来,看虎狼夺,鹬蚌争,蝇蚁营,鹰犬斗;
鲲鲋喜长解脱,廿四史评弹放达,与猿鹤亲,鹿獐友,鸡虫伴,凤鸾俦。
又明日,乃是中秋佳节,我们一行十九人一早从叙永出发,前往重庆。一路无话,但佳节必多佳制,诗思不曾少歇,且待一一录呈湘蜀两省诸作。
蔡竞先生为四川省文史馆馆长,此次亲赴叙永,力襄盛举,足见其高情高致,其有中秋诗一首可相印证:
《赏菊当时又中秋》
家和气定净氛尘,尚尔商秋令序新。
数瓣心香酬厚土,满园霜菊报阳春。
大勋渺邈冯唐老,小吏贞廉郑燮身。
笑语平生无憾事,振衣高咏学诗人。
作别叙永,德泉先生弟子叙永人李春晓君发来鹧鸪天月(四首)以慰离情,兹择其一:
澄海迢迢白玉轮,娉婷来去渡江津。疏向青天询近好,偏从欲界认遥亲。输软语,掩愁痕。强装笑靥过生辰。漫将亘古相思泪,筛进千家酒一樽。
抵重庆,可夫先生有诗曰:
己亥仲秋旅次重庆有作
扬子嘉陵两向东,平生独影对江风。
遥思此夜潇湘月,定与往年圆不同。
旅途数日,顿起归思,于我亦心有戚戚焉!
樵哥先生《中秋对月》一首飘逸出尘,极富哲思,颇可玩味:
素璧从容出,泠然带古风。
云生蟾影淡,露下桂香浓。
取舍千人异,虚盈一味同。
何当倾玉盏,高唱大江东。
中秋节下午,原拟参观白公馆、渣滓洞,因过节人流拥堵,临时改变计划,前往参观西部第一高楼。
车行歌乐山下,回思八年前我与可夫先生来重庆领奖同游白公馆之情景犹历历在目,今重过旧地,又增新感,乃题联曰:
白于天下,漫言扭转乾坤,但悲兴替之秋,必多宫怨;
公在人心,只道均平世界,且喜圣明之旨,准拟隆恩。
中秋节后一日,一早前往参观大足石刻。中间游览昌州古城,稍顷,驱车至宝顶山。此间石刻之精美,历史之悠久,佛理之精深,艺术之高超,景区之秀美,游客之鼎盛,各各登峰造极,叹为观止。景区导游解说地狱轮回,令人猛醒彻悟。观此间众生相,我又得一联,可谓酷肖:
镂空千万相法身,谕众生果报因循,但持襟袖慈悲,箕裘孝友;
穿透十八层地狱,证六道熙来攘往,照见衣冠禽兽,粪土王侯。
可夫先生归而同题有作,具当时情状之妙,如临其境,宛如一摄影机:
五万龛山石,九百年默默无言,任凿雕遍体鳞伤,长向世人宣果报;
十多里客流,二三队熙熙有序,看挪动每行鱼贯,久从法相悟因由。
当日下午,返重庆,欲从长江索道游,但见排队等候人群长达数百米,只能望江兴叹。乃返至江对岸游览山城步道,其坊间有说评书者,卖各种特色小吃者,皆风味特具,引人入胜。
第七日,返湘。此次“培根铸魂诗联天下”川渝采风之行圆满结束。此约略为记,吾笔力不逮,敬希各位谅解。幸甚!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