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学校
2024/6/1 来源:不详大青树下的小学
1、背景资料:《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写作的散文,原名《民族小学》,吴然,原名吴兴然,云南宜成县人,选入小学教材的作品有《大青树下的小学》、《走月亮》。年11月8日,凭借《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
2、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
3、课文思路:课文层次清楚,按照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
4、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1)写学生们来学校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这一段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座美丽、团结、和谐的学校,生活在这里幸福美好,文明礼貌。
(2)“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钟声敲响了。象声词的使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这小学的课堂充满期待。
(3)孩子们的学校生活:课上学习认真,课下快乐玩耍。无论课上课下,都有了小动物的参与,写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课上的小动物不动静听,衬托了孩子们学习的认真,又让读者联想到那课堂得多么精彩啊!课下的小动物的到来,写出了孩子们的游戏多热闹,多快乐啊!
第4自然段:讲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这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风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索绕,又加上省略号的使用,有美景比比皆是之感,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空间,余味无穷。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5、写作方法:拟人法的使用,使课文生动活泼,更加引人入胜。
6、句子解析(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这句话描写了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从四面八方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形成了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3.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