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同谷一个月,无人问津,千年之后,却

2024/12/6 来源:不详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有时候读书有了疑问,就需要走走,去实地看看,心里才能安心。

我就是这样。

以前读杜甫从同谷走蜀道诗的时候,我就疑惑:他是为了避难到的秦州、到的同谷,为什么在这里只是呆了那么短的时间,特别是只在同谷县待了一个月?

这次从西安出发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同谷——现在的成县。

连霍高速有些堵,原来不到五个小时的路程,走成了六个多小时,到达成县已经两点多了。我是直奔杜公祠杜公祠。(其实先到西狭颂景区时间应该够,却没有计划好)

杜公祠又叫作杜甫草堂,在县城不远的飞龙峡口,门票20元,现在半价10元,不过要加上2元的保险。价格倒是不贵,但是这里确实无险可保,而且很多当地人随随便便就走进了。

据说这是修建最早的杜公祠,北宋就有,宋微宗宣和五年,“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令涑水郭慥始立祠",也就是在杜甫故居的遗址上重修了一座祠堂。后来经过宋、明、清,民国年间几次修建和补茸。

门口没有停车场,都是顺路停放。名气太小,外地人来的太少。 

杜公祠依山而建,进门后看到的牌坊还是挺气派的,启功老先生题额,对联字也不错,落款人我不记得,但是颇得风骨。

后面刘炳森的“凤哕龙吟”,我就不多说了。

上了山门后的一二十级台阶,前面大门上写“杜甫草堂”,在后面子美崖的背映下,更显神韵。

这里有杜少陵祠的碑刻,刻录了历代名人书写的杜甫诗歌。

好一点的都是历代名人本来的书体,没有请所谓的著名书法家来抄写,差一点的是刻工技术牵强,但是作为一个县级单位,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上去就是诗圣祠,题写匾额的是顾子惠,落款98岁了。

后来一查,顾老先生是陇上名家,春秋岁。

这里就是正殿了,高大轩敞,但是匾额上心照不宣的写着“草堂”,其实不管哪里的草堂现在都是华堂了。

大殿空荡荡,只有子美先生一个悲天悯人的端坐着,我上去敬个礼。

小院里很安静,几个年轻人在这里找着角度拍照,很少有外地人,没有五一假期的吵扰,倒是难得。

旁边有竹林碑廊,当代刻写的就不说了,有玻璃护着的也多是清代的。

倒是竹林,显得清幽。

大殿后面有“谭云崖石摩崖石刻”,几十米小路走上去,有小溪流水,上面四个字清晰可见。

本想走到刻字下面,奈前行道路狭窄,草木侵路,望望高峰,也就返回了。

杜甫居住此地,愁肠万转,写下《凤凰台》《同谷七歌》,每天朝出暮归,踩着雪泥,捡拾橡子,挖着黄独,操心这一家人的锅中饭、腹中食。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我生何为在穷谷?”

我们读的是诗,杜甫写的是泪。

这是杜甫人生中至黑暗的一个年,他满怀桃花源的期望,弃了官职,带着妻、子四人,一个弟弟,先是到秦州,后又被同谷县令“佳主人”骗来。

诗人是单纯的,我宁愿想他是被“粉丝”欺骗,也不愿意说他是实在走投无路了。

公元年,是杜甫最艰苦的一年,但也是这一年,他在同谷的凤凰山下,完成了“凤凰涅槃”,从年初写的“三吏三别”,到最后的《同谷七歌》,他的人生发生重大的改变,他的诗歌也有了质的飞跃。

当你经历过黑暗,才真正明白黑暗的意义。

杜甫当时在同谷一个月,无人问津,千年之后,却成为成县一大景观,还是名气大好呀,“出名要趁早”,出行有吃穿。

杜甫草堂旁的青泥道。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8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