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有一学校,既办工厂也教书育人,现校友

2024/8/24 来源:不详

哪有专治白癜风的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573596.html

蛙蟆驮田—文五中—玉壶中学

谁在遥遥地呼唤我的名字?

作者/胡晓亚

20世纪80年代。

从玉壶外楼樟树下往南走,沿着田间的鹅卵石古道蜿蜒前行,过玉泉寺东侧和蛙蟆坑桥(此桥为水泥钢筋结构,在当年可以说是很洋气,故又称洋桥),只见沿途的稻子熟了,稻浪滚滚,稻香沉沉。风过处,同学们银铃般的欢声笑语洒落一地,暖暖的,如跌落的阳光般明媚。拾级而上,一抬头,只见前方有四扇铁门,其上是4个蓝底金色大字——玉壶中学。

▲摄于年周凤琴供图

据《文成县教育志》记载:玉壶中学坐落于外楼蛙蟆驮田,前身文成县第五中学创办于年8月,在玉泉寺内上课。年7月,国家拨款在蛙蟆驮田建成教室6个,休息室2个。9月,续招新生两个班,共人,属县二类全日制中学,年底改名为文成县玉壶中学。年创办两年制高中。年,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招收电器修理职业班,学制两年。

玉壶中学东临塘下园(“园”在这里发第四声,清朝时这片田垟属塘下人所有,故名),南靠下园垄(清朝时,这片土地属下园胡从彬所有,故名),西接黄泥岗,北依三角田。从荒塘岭与象山奔流而下的象坑(“象”在玉壶方言里与“上下”谐音,故又名上下坑)、底塘垄坑和从齐塔底蜿蜒而至的蛙蟆坑沿南北两侧哗哗向前,汇入芝溪。侧临水,后靠山,此地位于田垟之中,边上没有住户,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城镇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下园垄、三角田、塘下园、樟墩等地都建起了房子,蛙蟆坑上方铺上钢筋水泥成为宽阔的公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壶中学边上成了如今的样子。

▲文成县华侨实验中学揭牌成立胡晓亚摄

年7月10日,为进一步厚植侨二代、侨三代根亲意识,给广大华人华侨子女提供更加稳定和优质的教育环境,文成县华侨实验中学在玉壶中学揭牌成立。

建校舍

JIANXIAOSHE

从潘山桥奔流而下的坑水翻山越岭直奔玉壶而来,过拔稻窟、上个坦、下个坦、古路田和外楼垟时,坑两边皆为稻田。春夏秋三季,田里青蛙的叫声犹如一场没有终点的音乐会,玉壶人称青蛙为蛙蟆,由此这条溪坑被称为蛙蟆坑。清澈见底的蛙蟆坑水到了玉泉寺边上,因地势低平逐渐变缓。

▲潘山桥地段的蛙蟆坑胡晓亚摄

玉泉寺南侧约50米处有一块大田(玉壶方言中的“大”发音为“驮”的第四声),称蛙蟆驮田。关于蛙蟆驮田名称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其在蛙蟆坑边上,故名。另一种说法是该地块形似蛙蟆,故名。一位长者告诉我:自古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蛙蟆驮田都是玉壶最大的一块田。蛙蟆驮田有多大?且听我来讲一个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玉壶外楼一位员外家境非常富裕,拥有很多田地,蛙蟆驮田就是他们家的。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渐渐地,员外年纪大了,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子孙守不住祖业,就想考考年幼的长孙。一天,员外带着长孙来到蛙蟆驮田,说:“孙子,咱家这块田太大了,我想把它卖了,可没人买得起呀。”长孙说:“我叫人把田隔成一块块再卖,肯定有人买。”员外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孙子没有想着怎么守业,而是想着怎么卖田。自己走了之后,子孙肯定会把田地卖了。不如趁自己还健在,把这块大田和部分田地卖了,留点钱给儿孙,让他们自己去创业。于是,员外将蛙蟆驮田低价卖了。长期以来,蛙蟆驮田属外楼村民个人所有。至20世纪50年代“土改”时期,蛙蟆驮田属外村集体所有。

年,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到来,一切都“公社化”了,土地属于集体,大队里办起大食堂,人们一起吃饭,一起劳动。学校的发展也成为必然的趋势。

▲玉泉寺玉泉寺供图

年秋,玉壶办中学了。教室在玉泉寺底个宫,初一有两个班级,玉壶本地学生为一班,周边地带学生为二班,学生93人,教师6人。一些家境富裕但没上过初中的人也来读,学生年龄介于12至22岁之间。

教师有胡体宏(教语文)、余式谦(教代数)等人。此前,文成县内文一中(即后来的文成中学)、文二中(即后来的珊溪中学)、文三中(即后来的南田中学)已经创办(一位长者告诉我,文四中是黄坦中学,但找不到证明材料。《文成教育志》没有文四中的文字记载),紧接其后创办于玉壶的这所中学被命名为文成县第五中学,俗称文五中。每学期开学先交书本费,学期快结束时再交学杂费。

年,大壤农业中学(简称大壤农中)和周南中学并入文五中。叶诗斌、汪焕澄和王延岩等师范毕业生被分配到文五中。如此一来,文五中初二有4个班级,再加上初一2个班级,玉泉寺已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师生。

▲20世纪70年代的玉壶中学(左为两层楼,中为工字楼,右前方为前进楼)胡晓文摄

经多方努力,年7月,国家拨款建文五中校舍。这消息振奋人心。校址选在哪里为好?蛙蟆驮田离玉壶区小约50米距离,这是最好的校址。

自此,一场热火朝天的校舍建设开始了。那是“大统”时期,人人都是为人民公社劳动,学校也无需支付工钱,外楼人都来帮忙。刚开始是打地基和平整土地,干一天活然后到生产队记工分。无论是上山种番薯,还是去蛙蟆驮田打地基都一样记工分,粮食收成后,按工分和人口数的多少来分粮食。地基打完了就是垒砌地脚,这需要大量的石头。玉壶区小五六年级和文五中初一学生负责搬石头,每天上午上课,下午陆续来到溪滩野搬鹅卵石。力气大抱大一点的,力气小抱小一点的,人人争着往前唯恐落后。一时间,蛙蟆驮田热闹非凡,搬石头的、挖泥土的、倒泥土的、砌地脚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20世纪80年代玉壶中学教师合影,背景为实验楼和解放楼冰心润玉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