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2024/9/19 来源:不详

白癜风工程 https://m.39.net/pf/a_10713453.html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鲜花盛开,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心旷神怡;科技馆、动漫城、游乐园等现代游乐设施应有尽有;休闲垂钓、特色餐饮,令游客流连忘返……这里不是城市,而是位于甘肃成县陈院镇梁楼村的陈院生态园。陈院生态园夜景(央广网发陇小南摄)然而,以前的梁楼村可不是现在的样子,村民住着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村道逼仄、路面坑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几年,梁楼村推动产业、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曾经的贫困村一改原来的模样,成了人人争相打卡的旅游景点,乡亲们不由赞叹:“梁楼村变了,变漂亮了,变红火了……”近年来,成县以产业发展富起来、综合治理优起来、宜居乡村美起来、人才引领强起来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强音”,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铺开。产业兴旺动力足走进店村镇尹寨村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一排排集中连片钢架大棚整齐划一,大棚内绿意盎然,特色圣女果长势喜人,工人正忙着操作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为蔬菜进行精准化浇水、施肥。“在产业政策扶持下,我们投资余万元,流转土地68亩,建起温室暖棚3个,平方米的高效蔬菜大棚20个,配套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实现了精准化栽培,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水肥的浪费。”尹寨村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任锦川说。当地群众在店村镇尹寨村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管护圣女果幼苗(央广网发刘建军摄)任锦川介绍,产业园根据去年的市场行情和今年产业发展重点,从山东寿光引进高品质的圣女果种苗,目前长势良好,预计5月底即可上市,一季的产值可达万元左右。围绕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店村镇从资金争取、土地流转、技术服务、对接市场等环节进行全链条跟踪服务,引导群众建成蔬菜大棚多座,发展露天蔬菜1万余亩。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成县立足本地生态优势,依托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成县在做强核桃产业,不断延伸核桃产业链条的同时,大力发展辣椒、魔芋、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十镇百村千户万头”生态养牛工程,瞄准特色产业发展、做足富民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乡村蝶变展新颜春日里的西狭村美不胜收,道路两旁的樱花、红叶李竞相绽放,村口木连理造型的美丽拱门和青瓦白墙交相辉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景秀、村美的美丽乡村呈现在了游客眼前。“我们坚持把全村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每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营造,以‘景村融合’重塑乡村功能、形象定位、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最优生态、最佳文化、最美人居的建设思路,把农村路、水、电、气、网、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村在景中、景在村中’,让西狭村旧貌换新颜。”西狭村村委会主任李丁红说。文明新风宣传活动进基层(央广网发刘建军摄)同时,西狭村积极探索党建“家”文化,实施“美家园、立家规、正家风、议家事、帮家人”五大措施,持续建强志愿服务“七支队伍”,通过开展政策讲堂、理论宣传、文艺演出、爱心服务等活动,教育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激活乡村治理细胞,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凝聚向善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事关人民群众根本福祉。年,成县整合各类资金4.05亿元,编制村庄规划40个,创建乡村示范村18个,实施了25个村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从“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手,深入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了让乡村振兴更有“魂”,成县聚焦革除宴席铺张浪费、丧事大操大办、民俗活动变味、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走出了一条富有成县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治理新路径。人才引领增活力今年36岁的史永龙,是成县宋坪乡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和“土专家”。年,他带着菌类繁育种植和反季节蔬菜无土化栽培技术返回家乡创业,建成温室大棚、黑木耳菌棒生产车间和食用菌培养室,年产反季节乌龙头和鱼腥草1余斤、产值8万余元,香菇食用菌袋30万袋、预计年收入50万元,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史永龙正在翻翻拌菌棒生产原料(央广网记者李红军摄)和史永龙一样,马三运也是土生土长的宋坪人,在“归雁工程”的号召下,回乡创办了陇南运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多亩,带领多户村民发展艾草种植,形成了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让昔日无人问津的野草变成了带动群众增收的“香饽饽”,为边远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开辟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在成县,和史永龙、马三运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多年外出务工,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专业技术,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宝贵人才资源。马三运在艾绒生产现场与工人交流(央广网记者李红军摄)近年来,成县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政策引、本土育、情感联、环境留,让人才外流变成回流,实现了人才在乡村“聚”起来、“强”起来、“领”起来,充分释放引才蝶变效应,一大批返乡青年成为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一座座乡村秀美整洁,一片片田野生机勃勃,如今的成县,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记者李红军通讯员刘建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7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