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抗洪救灾初心,在战洪中闪亮
2023/1/7 来源:不详今年8月以来,受持续降雨影响,陇南各地洪水泛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危难之际,我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投身抗洪救灾最前线,用责任与担当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用热血和忠诚书写了一个个感人故事。
01单辉:“老实”书记抢险记
成县小川镇单山村坐落于西狭颂4A级风景区,全村有户人,7个自然村沿山而建,分布在半山腰。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属地质灾害多发区。
单辉,是单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年担任单山村干部,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为人正直,做事踏实,深得群众信赖,是群众眼中的“老实书记”。
8月14日,新一轮强降雨来临。收到暴雨预警信息的单辉,迅速组织村社干部召开了单山村防汛救灾工作紧急会议,成立了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应急抢险工作队,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安排妥当后,大家各司其职,投入到防汛救灾准备工作中。
雨越下越大,8月15日凌晨3点,刚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值守回家不久的单辉怎么也睡不着,他担心单志俊、单志玺、单招红等几户群众房后的土坡出现滑坡,威胁这几户群众的住房安全。他起身再次穿好了雨衣、雨鞋,打着手电筒去隐患点查看,确认没有危险后,又查看了党群服务中心才放心地回了家。
持续的强降雨,打破了单山村原本的宁静,村内多处滑坡、道路阻塞,单辉的家也未能幸免。因滑坡,泥土涌到他家的4间土木结构房屋后,致使墙体出现变形,存在倒塌危险。
面对自家房屋受损,单辉不顾“小家”,将“大家”的事放在前面,依然带领村社干部冲锋在前,转移危险地带群众、疏通受阻道路、核实统计灾情。
8月17日上午7时左右,一社社长南志斌在巡查中隐约听见山体有轰隆声,泥土也有松动迹象,便立即向单辉汇报了情况。得知情况后,单辉安排继续密切观察,他和镇村干部立即从村党群服务中心赶往一社,动员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村民单新民在听到山体有滑坡危险需要立马转移后,却说没那么严重,等吃完早饭再撤离。单辉一改往日的和善,厉声说道:“赶快走,保命要紧!”见一向和善的支书如此厉声厉色,单新民和家人才放下手中的碗筷,跟随村干部转移。
在村民胡凤花、宋美英家,不管镇村干部如何劝说,两位老人都不愿意离开家,情急之下,单辉背起老人往外走。当天,一社19户68人全部被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转移结束后不久,村民南根民、南瑞红家的房屋就被山体滑坡的泥石流冲塌、掩埋。
据统计,单山村共安全转移安置群众27户96人。转移安置完群众,单辉又忙着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清理疏通被泥土掩埋的受阻道路、砍伐房前屋后有倾倒危险的树木、设置安全警示……
汛情不止,脚步不停,单辉的身影穿梭在每一处易发突发险情的堤坝、渠道、道路上。他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一名基层党员、村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记者/罗艳)
02李红军:洪灾面前显本色
8月16日晚,风呼啸,雨滂沱。
作为自然和地质灾害易发地,连日来的强降雨导致武都区洛塘镇境内土壤水分饱和、山体疏松,极易发生滑坡。大多数群众面山、临河而居,一旦发生灾情,后果不堪设想。
“群众的生命安全有无保障?快要秋收的农作物是否能抢收?贫困群众的生活、收入能不能保障?”这些问题犹如一块块磐石一样,压在洛塘镇党委书记李红军的心底。
一整夜,一直处于临战状态的李红军丝毫不敢松懈,办公室灯火通明,一个接一个地打“喂,马书记,你们一定要值好班,通知各社对隐患点加强排查”“喂,孙书记,今晚是大暴雨,你们要注意防范,对隐患点群众要及时转移”……
据悉,自8月13日全镇发出紧急通知后,李红军和干部职工一起进入临战状态,防汛责任人、包片包村人员、驻村帮扶队员24小时值班值守。李红军带着班子成员第一时间在洛塘镇地质灾害隐患最大的马家沟、架子石等村,挨家挨户劝说靠近山体、河沟的群众,立即紧急转移到开阔安全的地带,以科学、有效的办法,确保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8月17日凌晨,正在镇区巡查险情的李红军突然听见“嘭”的一声,他意识到情况不妙,随即接到王坝村下街山体突然滑坡的报告。李红军立即带队赶往现场指挥调度抢险救灾工作,及时转移户人,避免了人员伤亡。
转移安置完王坝村受灾群众,天已大亮。奋战一夜的镇村干部正准备返回镇上,突然又接到沟底下村告急的消息,来不及休息的他们,立即奔赴沟底下村。
通往沟底下村多处道路阻断,李红军毫不退缩,同镇上的应急抢险队员徒步前行。路上,当看到来势汹汹的洪水即将冲向路面时,李红军带头装沙包、抱石块、下水封堵决口。
晚上11时,降雨再次加大,李红军立即劝导9户24名群众撤离险段。得知仍有5名群众受困后,他们在夜色中沿陡峭山路前往救援。由于水流湍急,导致三次渡河营救均告失败。为确保被困人员生命安全,他组织干部在河对岸观察被困人员四周情况,并打电话给被困人员,安抚他们的情绪。直至18日凌晨5时30分左右,河流水流量逐渐变小,抢险突击队果断抓住营救时机,采取人拉人的方式,用绳索将5名群众成功营救并妥善安置。
“我行动不便,要不是李书记冒着大雨把我从家里背到安全地带,15号那天的泥石流,我真的躲不过!”马家沟村村民马喜有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连声感谢着李红军。
在李红军积极组织下,洛塘镇预警及时,成功转移安置群众户人,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全避险”。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突如其来的洪灾大考中,李红军不畏危险,冲锋一线,以“看我的”行动、“跟我来”的步伐、“我先上”的勇气,成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抗洪战斗的领头人。
(记者/张美乐)
03马元春:危难时刻有担当
“你是好帮扶干部,不仅帮助我们脱贫,还保障我们安全。”文县桥头镇椿树坪村村民牟双代感动地对村第一书记马元春说。
灾情就是命令。接到市、县关于迅速入村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通知后,马元春立即和帮扶队员一起在帮扶的椿树坪村开展防汛抢险准备工作。妻子不放心地说:“太危险了,还是回家呆着。”他却回答妻子:“我安全了,那么多群众就不安全呀!”
按照市、县政府关于防汛抢险应急工作的部署,第一书记协助村委会建立暴雨泥石流应急预案,成立村级防汛抢险突击队。马元春号召村里的全体党员和突击队员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冲锋在前,不漏一户一人排查险情,抢救生命;村干部、预警员不间断落实值班执勤责任,及时开展灾情警报工作。
8月17日下午,大雨滂沱,洪水在椿树坪村内肆意横流。顿时间,到处滑坡、塌方、房屋漏水、墙体受损,下社山体出现整体滑坡迹象。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马元春不顾及个人安危,帮助群众清理淤泥,开挖水渠泄洪,并和村干部紧急转移70名群众。
“我是侯中祥,我母亲80岁了,身体瘫痪,需要你们帮助转移到安全处。”接到救援后,马元春立即带领两名队员到现场,背起瘫痪老人在陡坡上面行走米,直至转移到安全地带。
“马书记,我都马上要入土的人了,你们年轻人赶紧撤离,泥石流来了我也就去了。”82岁的老人李秀莲说。听到老人的话,马元春耐心地说:“您放心,大家都要安全生活下来,您看看这些年轻人都是来帮你的,您安全了,好日子还在后头。”瞬间老人哽噎着说:“老天爷你看还有这么好的干部保护着我哩,我一定听他们的话,现在就撤离……”
暴雨结束后,椿树坪村电力、通讯中断,马元春与单位、家人失去了联系。在失联的五天时间里,他徒步下山,行走8公里到镇上汇报灾情。回到村上后,他接着组织带领群众清理滑坡道路、门前屋后淤泥、排泄农田洪水,有效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
04尚瑞远:逆洪而上守土有责
8月10日以来,陇南境内普降大雨,洋汤河水暴涨,冲毁农田和即将收割的稻谷......8月13日,全市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文县尖山乡人大主席尚瑞远主动请缨,奔赴抗洪难度最大、隐患点最多的尖山沟山根村、尖山村,传达应急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