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六世之余烈,秦国一统天下的代代积累献

2022/11/5 来源:不详

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动乱,最后,秦王扫六合,天下归一统。为什么偏偏是秦国一统天下呢?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一样,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这是秦国一代代人的努力。

不过,从实际上来说,不是六世,是七世。所谓六世,是从秦孝公变法图强算起,但寒台认为,还应该加上孝公之父,结束了秦国四代乱政的秦献公。因此,应该是,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共历七世八君,才有了秦国扫灭诸侯,一统天下的伟业。本篇来讲秦献公。

一,回国夺位,结束乱政。

秦国在秦穆公的手上,拓地千里,称霸诸侯,但秦穆公之后,继承人能力不足,秦国逐渐衰弱,秦灵公之后,出现了黑暗的四代乱政,秦国衰弱到了极点,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

这个时候,秦国的正统继承人公子嬴师隰(四代乱政就是从秦灵公的叔父嬴悼子驱逐了正统继承人嬴师隰,夺取了秦国国君之位开始的。)夺回了秦国国君的位子,是为秦献公。

秦献公继承的秦国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小,乱,穷,弱。小,秦国原本是沃野千里的大国,然而在列国的侵扰,尤其是魏国的攻打下,屡战屡败,丧师失地,河西之地,秦东之地都丢了,仅剩渭水平原,陇西边地;乱,国内矛盾尖锐,大臣们实力雄厚,操纵国事,陇西戎狄趁机叛乱;穷,战败后土地人口的流失,贵族的侵占和奢靡,使得秦国府库空虚,穷困潦倒;弱,贵族争权夺利,花天酒地,顾不上军队,导致军备废驰,战力下降,屡战屡败,最惨的时候,阴晋之战,五十万秦军被吴起的五万魏军击垮。

嬴师隰自十岁被叔祖父嬴悼子驱逐,流亡魏国,当时正是魏文侯当政,魏文侯启用了李俚,乐羊,吴起,翟璜,西门豹等人,变法改革,魏国国力日盛,一跃为诸侯之最,夺取了秦,楚,赵,齐,宋,卫的大片土地,灭了中山国,北击戎狄以拓地。年轻的嬴师隰被魏国的强大所震撼,也为祖国的衰弱而忧心,所以他立志要夺回秦公之位,变法强国。

嬴师隰流亡魏国廿九年,他通过自己秦国正统继承人的身份,聚集了一批人,积极学习魏国变法的政策,并派人回到秦国积极活动。期间,魏武侯曾经提出过要助他登位,但他考虑到,魏国对秦国欺凌极深,老秦人对魏国恨之入骨,不会支持由魏国人帮助登位的国君的。嬴师隰本来就是秦国正统继承人,在国内的号召力不弱,而且由于秦简公(嬴悼子)一系的无能乱政,导致秦国山河日下,老秦人对嬴师隰抱有强烈的希望,这种情况下他不需要一个外力的援助,而且是对他登位不利的外力。所以他以不愿分散魏国力量为由,拒绝了魏武侯的帮助,并说明,自己一年后将回国。魏武侯虽然不满,但不好随意对他国贵族下手,只能忍了,还送了嬴师隰一批财物。

秦国正处在四代乱政末期的秦出子时期,由于秦出子登位时年仅两岁,国政由其母秦小主夫人掌握,秦小主夫人根基薄弱,于是通过厚赏拉拢人心,但秦国府库空虚,不得不加税,致使百姓怨言累累,秦小主夫人为了扩大实力,重用本家亲戚和宦官,意图从贵族大臣手中夺权,招致老秦世族的不满。对嬴师隰来说,时机成熟了,他在与秦国的实力派达成私下协议后,启程归国,去夺取原本就属于他的国君之位。

离开前,嬴师隰对魏武侯承诺,终武侯之世,秦国不与魏国为敌。这个承诺让魏武侯很不高兴,但也让他对放心,可以避免秦国在他和赵国,楚国交战的时候,秦军突袭。其实,嬴师隰这个承诺,一半是因为在魏卅年,不能不有所表示,却又不能拿出实际的东西,一半是秦国当时没有资本,经过卅年动乱,秦国穷困潦倒,疲弱不堪,嬴师隰要先恢复国力,这样的承诺既显得嬴师隰知恩图报,也安抚了魏国,给国内恢复争取时间。

嬴师隰一行刚到河西,就得到了秦国庶长菌改的拥立。庶长是秦国独有的官职,有大庶长,左庶长,右庶长和驷车庶长四种,既是爵位,也是官职,囊括了民政,军务,公族事务大权,是秦国最大的官职,君权衰弱时,庶长们可以废立秦公。得到庶长的支持,表明嬴师隰已经得到秦国朝堂很大一部分的支持。但也没有完全得到秦国朝堂的承认,在嬴师隰回国的路上,经过郑县之东的边塞时,守将右主然不让他们通过,可见嬴师隰在秦国朝堂上受的支持并不是面上的那么强。秦小主夫人在得知嬴师隰回国要来夺位,派出了军队去消灭他,可惜军队一到,就被嬴师隰收买了。这位流亡公子本是比较穷困的,收买军队的财物估计是魏武侯送的那批。嬴师隰得到军队的支持后,一路收拢支持势力,迅速回到雍都,解决了秦出公与秦小主夫人,继承秦公之位,是为秦国第二十九代国君秦献公。秦献公登位,标志着秦国黑暗的四代乱政时代结束。

二,修明内政,新法图强

秦献公继位后,为了改变秦国弱小的情况,积极进行政治改革,是为“献公新政”。新政是秦献公在魏国卅年,学习魏国新法,结合秦国国情而制定出的。简介概述为六条

一,废除人殉,保存人力

二,迁都栎阳,摆脱束缚

三,改革官制,扩大君权

四,边境设县,国君亲掌

五,规范工商,革新税法

六,户籍相伍,整顿治安

新政精准地改变了秦国的问题。

第一条,废除人殉,人殉制度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认为人是最好的祭品,而祭品的来源广泛,俘虏,奴隶,破产者,甚至是贵族。秦穆公离世,就有七百多人殉葬,其中包括大贵族子车三杰。但到了春秋战国,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行为过于野蛮,所以制造了陶俑代替。秦国自秦武公起,实行人殉三百年,人殉规模庞大,每年都有大量的人被用于祭祀,殉葬,使得秦国白白浪费了大量劳动力,极大的拖累了秦国的生产发展。秦献公此举大大增加了人口,增加了劳动力。

第二条迁都栎阳,此举的目的有三。

1.恢复河西之地。栎阳处于秦魏边境,将国都迁移到此,虽然有陷国都于危险之地的忧虑,但便于军队的指挥作战。

2.激励士气。秦国受魏国欺凌多年,秦献公把国都迁移到边境,是向国人宣告,其恢复河西之地的愿望,东出争雄的志向坚定不移。激励了秦国朝野的士气。

3.摆脱束缚。秦献公离秦卅年,在国都泾阳的势力无法和贵族大臣经营多年相比,迁都可以削弱贵族的束缚,施展自己的政治计划。

第三条,改革官制,这一条的动作很小,大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秦国的官制比较落后,很大程度地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尤其是庶长制,庶长们掌握着军政,民政,宗室事务,先秦时代的国家事务总结起来也不过四样,军政,民政,外交,宗室,庶长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统领宗室,可以说集中了将,相,内务三权。所以,当君权衰弱时,庶长可以废立秦公。秦献公将民政治理的权力交给上大夫,实行了军政分离。使得朝堂上文武处于相对平衡的态势。

第四条,边境设县,秦献公把蒲、蓝田、善、明氏等边境地区改建成县,由自己直接掌握,派官吏代表自己进行管理。郡县的官吏是不世袭的,这就增强了国君对官员和地方的掌控力。

第五条,规范工商,革新税法。秦献公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新税法叫做初行为市与初租禾,新税法为秦国的国库带来大量的收入,国家的经济实力倍增。

第六条,户籍相伍,这一条是商鞅变法中什伍连坐的前身,秦献公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农忙时互相帮助,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如果有人犯法,实行连坐。因而人人怀惧,互相监督,秦国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这一条看起来很不人道,但在当时的秦国却意义重大,秦国的远古凶蛮风气保存的很完整,百姓动辄斗殴厮杀,社会治安极差。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制度才能扭转这种作风。

献公新政自秦献公元年开始逐条实施,一直到秦献公十五年才全部推出,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改革的阻力较小,经过多年的努力,秦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口兴旺,军事强劲,府库充实。但因改革和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国内矛盾也越来越大。

由于秦献公的改革是由奴隶政治向官僚政治改进,大大损害了奴隶主的利益。奴隶主的土地主要源自国君封赏,但秦献公不单不封赏土地,还设县置官,限制了奴隶主的土地扩张,户籍相伍提高了奴隶的身份,使得奴隶主不能过分剥削损害了国家劳动力。而地主势力的崛起,也必将分去奴隶主势力的蛋糕,因此,秦国内,新旧势力矛盾已经到了急需解决的时刻。面对这种情况,秦献公决定转嫁矛盾——发动对外战争。

三,对外战争,拓展国土

秦献公十九年,在秦国国力大大恢复的前提下,秦献公抓住魏国,韩国威胁周天子的机会,以勤王为名起兵,在洛阳打败魏韩联军。向天下展现了秦国的实力,老秦人因此而倍觉荣耀。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魏国国君已经是魏武侯之子魏惠王,所以秦献公此举,不违背昔日对魏武侯的承诺。

终君之世,秦不与魏为敌。

此战虽然战果不大,但对秦国意义重大,秦国在四代乱政时期,对外战争屡战屡败,丧师割地,以至于大国虎视眈眈,小国不知敬畏,现在洛阳一战,秦献公打败了甲兵精锐的韩国,更重要的是还打败霸主魏国,这是向天下宣明,秦国并非可任人欺凌的衰弱老朽之国,威慑住了对秦国虎视眈眈的列国,压服了怀有异心的部落。同时,对外战争转移了国内的注意力,国内势力在发现秦国国力已经大大恢复后,新兴地主势力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进一步获取权力,旧奴隶主势力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恢复自己的实力,新旧势力虽然目的不同,但目光一致被对外扩张吸引,矛盾暂时被掩盖。

秦献公二十一年,秦国为收复河西之地,进攻魏国,取得石门大捷,斩首六万,周天子遣使贺之,并赐秦献公嬴师隰“伯”(即霸主)的称号,史载

斩首6万,天子贺以黼黻

夺回了河西之地大半,秦献公将这些土地赏赐给贵族和地主,大大缓和了国内矛盾。

秦献公二十三年,秦魏于少梁大战,秦国再度大败魏国,俘虏魏国丞相公叔痤,攻取庞城。

此战,秦国尽数收复河西之地,但从战果来看,秦国得利甚大,但综合来看,秦国损失更大。

首先,秦献公在此战中受伤,战后不久就离世了;其次,秦国虽然胜了战争,但精锐损失惨重,秦国精锐都是秦献公新政中培养出来的,力量薄弱,而魏国发展多年,两次战败的损失只是皮外伤;其三,战争一起,府库为空,秦国积攒的些许家底都在河西消耗完了,而河西之地的财富也被魏军消耗掉,所以,秦国并没有直接的粮草财货进项。而且秦献公离世不久,魏国就在庞涓的指挥下,再夺河西,攻破栎阳,将秦国往西赶回了旧都雍城,战果不存。

四,择定储君,身故而去。

少梁之战,秦献公不幸受伤,他已经是花甲老人,身衰体虚,不久之后死去。根据《史记》所载,约为少梁之战同年至次年。享年约为六十二岁。

在秦献公最后的时间,他妥善的安排了秦国继承人的问题,在家天下的时代,国君的继承人问题事关国家兴亡,轻忽不得。秦献公有二子,一为公子虔,威猛雄烈,霹雳雷神一般,军中大将,素有威望,一为公子渠梁,为人稳健厚重,文武双全,见识卓远。以才具而论,二公子均是上驷之才,所以秦献公也颇为犯难,他几经考察,深觉公子虔过于刚猛,公子渠梁刚柔并济,于秦国当下形式还是嬴渠梁更合适。

秦献公在最后的时间努力布局,使嬴渠梁得以安然登位,避免了五十年前公子失位后,国政动乱的惨剧。

秦献公少年被逐,流落他国近三十年,奋发图强,抓住时机夺回秦公之位,又励精图治,将奄奄一息的秦国救治回来,对外战争,威慑诸国,给自己赢得喘息之机。确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羸弱的秦国在他手上发育起来,开始了吞并天下的原始积累。

寒台赞曰:

少年遭逐落异国,平乱灭敌复君位。

得国危难担重责,苦心图强挽大厦。

新政修明二十载,国去颓势再兴盛。

强兵悍将战西东,三战三胜扬国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