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5000年血脉经天纬地

2024/9/8 来源:不详

姓氏祖根在河南。

在有来源可考的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个,占38%;在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个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起源于河南的姓氏,人口数量占汉族人口的80%以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郑州市原副市长郭颖生调任河南省地方志委主任,我与他同住郑州西郊百花路13号院。

一天晚饭后,我去倒垃圾,见他站在门口,手拿一块干馍在啃。

我问:“郭主任不吃晚饭?”

郭主任不正面回答:“早上的饭是吃给自己的;中午的饭是吃给朋友的;晚上的饭是吃给敌人的。”

我说:“那我每天晚饭是给敌人吃的?”

郭主任人高马大,声似宏钟:“年轻人,你以为呢!慢慢明白吧。”

他转移话题:“看了你发在郑州晚报上的《中州盆景溯源》,文笔不错,年轻人有没有兴趣对姓氏溯源?”

我说:“对姓氏只知道《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正王’。”

郭主任说:“你脑子灵,搞工作组时你汇报说不执行指示,你用‘不过电’这个词儿,有点意思。怎么样,姓氏渊源?我把杨芝芳借调省里和谢钧祥同志专事研究姓氏,怎么样,你也借调来?”

巨大的诱惑。

我说:“可以,我有兴趣。”

郭主任很幽默:“你先跟队活动吧。”

跟队活动我见到谢钧祥和杨芝芳。杨是老同事,她非常欢迎我;谢,较生。他说:“郭主任打过招呼了,你先熟悉一下材料,拿回家看,这是我研究《河南姓氏》的成果。”

谢是普通话、家乡话两掺儿,“你在这一片住?”

杨芝芳:“都在百花路,小赵跟郭主任一个院。”

谢哦了一声,“我路远,我先走。”

我马上说:“走咱到‘老地方’饭馆,给敌人吃一顿。”

我顺便解释郭主任“早、中、晚三顿饭”的批讲,谢大笑,“走,给敌人吃喝去!”

“老地方”饭馆还在老地方——百花路与友爱路交叉口向南路东,它是我对姓氏的启蒙之地。

姓氏何时有?“百家姓”何时产生?谢钧祥说有了人就有了姓氏。从“三皇五帝”开始找寻姓氏,我读北大教授严文明先生的《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特别是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读他有关历史分期的“三个时代”说:“部落时代”(黄帝时代)、“王国时代”即“夏商周三代”、“帝国时代”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八个大一统王朝。

中国在“部落时代”即“黄帝时代”已有姓氏,那时姓氏是人的符号,便于部落内外交流,互致问候:“你贵姓?”“免贵姓姬”。

“五帝”之一的姬颛顼之子得封地赵城(今山西赵成县),人便以地名姓赵,后赵氏向陕西、江苏等地繁衍,秦王嬴政是赵氏,称他为赵政也不会给人留下“猜想”。

姓氏起源于“黄帝时代”,历“王国时代”和“帝国时代”的秦、汉、隋、唐,到了也是“帝国时代”的宋朝初年,有“专家学者”将姓氏爬梳整理成“百家姓”,百为大数,读着顺嘴,若读四百六十家姓,不上口,别扭。

宋初,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百家姓”已问世。始收集姓氏个,后增补至个,其中单姓个,复姓60个。“赵、钱、孙、李”名列百家姓前四,原因在于:首先是宋朝皇帝姓赵,列第一;其二是吴越国主钱俶,钱列第二;其三正妃孙氏,孙列第三;其四南唐后主李煜,李列第四。真个是“列名必须分先后,皇亲国戚排有序”。

千余年前的宋代“百家姓”问世,则别具一格,它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千年之后的今天,姓氏对少年启蒙已成过往旧事,它又“复古”到姓氏是人的符号了,日常化频繁使用“您贵姓?”“免贵姓赵”。很少有人追问“贵姓”的背景,如对姓“骂”的,这样冷姓只是惊奇而觉不可思议,却无人追寻这个姓的生成、演变、发展。

中国的姓氏年根系发达,血脉贯通至今。

有两个机会给我以“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受聘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看资料、看新发现、看新发掘出来的古遗址:东赵夏商周三城,双槐树年前的“河洛古国”,特别是年创作长篇报告文学《读写生命大地——记20世纪知名科学家李伯谦》,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被译成英文,发行到全世界。

写作过程中对李伯谦先生数十次采访,数次随他到考古现场,他说:“一到工地就兴奋,模陶片是我最大的享受。”李先生从文献中发掘出郭沫若年考证“班簋”铭文,其中有“子子孙孙多世其永宝”。春秋青铜器“一言九鼎”虽是国之重器,却也是血脉传承的物证。

二、得知另一国之重器、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内有铭文个字(这是圪今发现青铜器物铭文最多的),其中有句“子子孙孙永宝用”。我的朋友赴台北故宫博物院,我问他见毛公鼎的铭文可有“子子孙孙永宝用”这句话,他说:有。但只准看,不准拍照。

“子子孙孙多世其永宝”,“子子孙孙永宝用”,一言以蔽之:血脉传承;先人们的骨肉亲情,凝集成五千年文化与文明。

我求教李伯谦先生,他认为:从氏族部落社会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血缘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祖先崇拜,是自身保持绵延不绝,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崇祖,重血脉传承,这也是中华传统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三月三,拜轩辕”。海内外华夏炎黄子孙“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的主题,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姓氏,在黄帝故里光华四射!最令华夏儿女心动的是拜祖大典广场有一巨大的姓氏墙,墙上镌刻多个姓氏,姓氏墙前人山人海的海内外华人寻找自己的姓氏。他们与“赵钱孙李”一块上香,和“张王李赵”四大姓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共拜轩辕。

这一道姓氏墙,这多姓氏是黄帝时代的符号,现今又寻自家姓氏,寻根拜祖。

五、传承经典把根留住

传承姓氏文化,以期“把根留住”。

近年,有将姓氏文化编入中小学课本的,有进中小学校园的,还有以姓成立各个姓氏协会的,不一而足。所作一切是为“把根留住”。

中华姓氏一家亲,民族复兴华夏梦。大象出版社匠心出版的《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甫一问世,即引起书法界的一致好评和点赞。孙氏孙晓云的楷书卷,李氏李刚田的篆书卷,胡氏胡抗美的草书卷,毛氏毛国典的隶书卷,龙氏龙开胜的行书卷。每个人都大名鼎鼎,个个都是业内翘楚,也是各个书体的代表人物。

名家书法作品融合姓氏文化,在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体现中华儿女对根亲宗脉的认同感。

《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融姓氏文化和书法艺术于一炉,双重收获:既加深姓氏文化认同,又体现书法艺术审美。随心翻阅,令人愉悦;字字经典,册册雅致,“子子孙孙多世其永宝”。

《百家姓五体书法作品集》

孙晓云楷书卷

李刚田篆书卷

胡抗美草书卷

毛国典隶书卷

龙开胜行书卷

大象出版社

年11月第一版

作者:赵富海

(民俗专家、郑州古都学会副会长、郑州市文物考古院特聘研究员)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