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佛光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盐山佛教的兴
2022/12/1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中国历史上就发生过由种种原因引发的无数次“灭佛运动”,令佛教的发展之路一次次的深受打击;其中有四次大规模地“灭佛运动”,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统治时期发动的灭佛事件。
公元年,北周建德三年,宇文邕下令“灭佛断道”,然而倒霉的不仅仅是佛教,连带道教也一并属于被禁之列,一夜之间北周国内经书道书被焚烧,佛像神像被融解或被捣毁,僧人道士被驱逐,塔庙道观被夷为平地。一场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反佛道行动由此展开。
公元年,北周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前全国人口万人,灭北齐后人口激增至万人,僧尼的数量却突破了万,几乎占据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当然其中也有心怀不轨之徒混水摸鱼,并不是单单奔着真心“弘扬佛法”的目的性而来;此时宇文邕将“灭佛断道”运动扩展至整个北方地区,毁寺庙4万余座,勒令强迫万僧道尼还俗。禁佛后,北方寺像几乎灭绝,僧众多逃奔江南。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当时盐山(县治今黄骅旧城)大地上的寺庙被毁佛像被砸,但虔诚的佛教徒为避免更大的损失,信徒们只得把被严重毁坏的佛造像埋于地下以求保全。
盐山县旧称高成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年)司马炎做皇帝时高成县改为高城县。南北朝时北齐天保七年(公元年)高城县治北迁至大留里(今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公元年(隋开皇十八年)隋文帝杨坚改高城县为盐山县,公元年(明洪武九年),盐山知县吴文靖将县治由旧城迁至香鱼馆(今盐山县城),盐山县治在黄骅旧城共有年的历史。
年,旧城第十二生产队为该村小学建厕所时,挖掘出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汉白玉石造像,但多有残破。同时还有文字砖瓦的出现,砖上有清晰可见的戳印阴文“北齐”二字。
年11月26日,旧城第一生产队社员张左锋在自家宅院北挖菜窖(位于旧城村东北角)时发现了文物。文物部门共整理出土54躯造像,有单躯、双躯、三躯、五躯等多种造型。后来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岭庄的的窖藏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挖掘,旧城及岭庄两处窖藏共出土残损石造像64尊,这些造像大都是东魏、北齐所制,仅一尊为唐代造。
盐山在南北朝时,先后属北魏、东魏、北齐、北周。今黄骅出土的窖藏佛造像绝大多数完成于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出土的佛造像可能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佛造像可能随着灭佛运动而湮灭,或埋于地下尚未发现或毁坏严重成为齑粉而与土壤为伍。出土的这些造像无不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比例匀称,彰显着古人智慧的光芒,闪耀着艺术的辉煌。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的高城是渤海西岸的政治中心,寺庙林立,佛教兴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较高。
出土的这批造像虽多残缺不全,或仅存造像基座,但在个别造像上隐约可见彩绘的痕迹,造型也反映了时代特色。
此外还有些画像石也颇为有趣:
造像记书法风格多样,有钟繇式的小楷,也有典型的北碑书风,楷书、行书、草书,书体多样,是北朝河北地区高城民间高手书法的一次集中展现,一起来欣赏下:
年9月,黄骅市博物馆为64尊石刻造像立体全形拓,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名为《高城佛光》的画册。共收录了黄骅两处埋藏坑出土的六十四尊白石造像,造像多为残缺不全者或仅存造像基座,在个别造像上隐约可见彩绘的痕迹。难能可贵的是共有五十二尊造像刻有发愿文,其中四十四尊刻有纪年,除一尊为唐代造像外,馀均为东魏、北齐时期的造像。刻有北朝纪年发愿文造像中纪年最早的是东魏兴和元年(),最晚的是北齐武平七年()。发愿文刻有造像日期、功德主居住地或籍贯、姓名、造像缘由和祈望。正是这些刻有纪年发愿文的造像填补了文献记载中北朝时期古黄骅地区佛教信仰的空白,为后人研究古黄骅地区乃至冀东南地区佛教信仰与造像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