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支教团跨越1719公里的教育扶贫
2023/3/26 来源:不详山东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刘筱景)“假如再有一次支教机会,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踏上那片热土。”这是平度明村中学刘江民老师在结束支教之旅时说的一句话。
年9年,经过教师自主报名与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选派,实验中学李云华、西关中学迟伟志、崔召中学阎增娟、明村中学刘江民四位老师来到甘肃陇南成县支教,为西部教育脱贫攻坚尽一份绵薄之力。他们带着理想与追求,跨越公里,用时1学年,把对教育的热爱书写在陇南大地。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平度到陇南,横跨东西两地,隔的不仅仅是地域差异,还有气候环境、水土饮食等方面的不同。初来乍到的四人面对种种不适应,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退,而是在支教学校成县一中安营扎寨,满腔干劲儿地开始了他们的支教生涯。
“既然来了,就得扑下身子好好干,希望通过我们四个的努力给当地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为这里的孩子搭建起走出去的阳光阶梯。”这是全体支教团成员的心声。
很快,这支平均年龄44岁的支教团在成县一中刮起一股“平度教育风”。面对着教材差异大、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等现状,支教团成员迅速调整“作战方案”,他们反复翻阅教材和教参,认真钻研,积极参与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虚心向组里的老师请教,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学校的青年教师钦佩地对迟伟志老师说:“像您这样的年纪,工作还这么认真负责的支教老师真不多见,你们平度老师认真务实、虚心好学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阎增娟任教学校七、八年级的生物和综合实践学科。因中考不考实验,致使学校生物课长期以来只能是纸上谈兵。为培养学生扎实过硬的基本功,阎增娟想方设法自制教具,录制实验视频,制作微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带动成绩跃升全校第一。特别是在停课不停学的疫情期间,阎增娟心系成县学子,在第一时间将平度云课堂中的精品课推送分享给成县一中的老师们。
积极引领带动当地教育发展
除了上课外,支教团的成员们积极将平度教育的先进理念共享给学校的老师,专项培训、经验交流、青蓝工程……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引领带动作用。
支教期间,四位老师本着“尽己所能、发挥优势、以点带面、产生效应”的原则开展各项传、帮、带工作。一年中,他们每人都开设了几十节展示课,并多次送教下乡,举行培训讲座,有力的推动了当地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李云华将集体备课和磨课作为学校九年级教研组工作重点。在全面学习当地教学大纲及目标的基础上,她悉心做好集备指导,带领全组老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全县组织的九年级诊断考试中,成县一中九年级物理学科以绝对优势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她还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校内磨课活动,经过选课、个备、集备、试课、二备、上课、评课这些磨课的环节后,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进步非常明显。
不仅如此,支教团成员还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倾囊相授,托底培优、小组合作、积分制助推、巧用学案导学等一个个“锦囊妙计”在成县生根发芽。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迟伟志成功将学案导学引入到学校七年级教学中,并开展相关讲座加以详细讲解,组里的老师们认真研讨导学案的各个环节,一遍遍试稿,一遍遍修改。终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成县一中的师生们尝到了学案导学的“甜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
最深的牵挂,一个也不能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刘江民作为支教团唯一一名男教师,始终以严慈相济的爱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对一些特别顽皮的学生,刘江民总是耐心的和他们交流,并针对各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面对班里的留守儿童,刘江民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嘘寒问暖,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到餐厅吃饭,时间长了,让他们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面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刘江民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学习用品,偶尔放学走在一起还会请他们吃特色小吃。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点点进步,他都会毫不吝啬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有自信了,学习风气也大有改善。
“不是在家访,就是在去家访的路上”,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李云华就带上图书、生活用品等踏上家访之路,多方了解学生生活和家庭情况,与孩子们深度共情,共同进步;阎增娟每天步行走到学校,走的时间长了,有时脚底都磨起水泡,水泡变成血泡,就翘着脚坚持上课;为全面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迟伟志加了班里所有孩子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