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电商产业久久为功农特产品提名

2023/4/29 来源:不详

甘肃陇南市地处巴蜀咽喉,长期以来,贫困人口众多。品质优的山货卖不出去,民众陷入“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境地。图为陇南市武都区山村。(资料图)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3月9日电(殷春永闫姣高康迪)3月8日下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会前的代表通道上,来自甘肃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的梁倩娟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农村电商,她希望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而就在此前一天,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现在做扶贫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这方面已有典型案例。陇南是甘肃交通最不发达的地方,年被选为电商扶贫试点城市。陇南的农特产品现在没有卖不出去的了,老百姓转变了观念,靠劳动致富,有品牌意识。

万事开头难,鼓励有文化有收入保障者“先吃螃蟹”

陇南市地处巴蜀咽喉,山大沟深、信息闭塞,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多。这里绿色无污染的“山货”鲜被外界知晓,当地民众陷入“富饶的贫困”“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尴尬境地。

“瞄准”电商发展前途,武都区民众徐涛返乡创业开办电商公司。图为徐涛及其公司产品。 高康迪摄

怎样把农民的好东西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完成脱贫任务?

年,陇南官方提出,以电子商务助推精准扶贫,将“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借电商推介陇南的特色产业、产品,提高地方知名度。

然而,发展电商初期,很多人非常茫然,不知道怎么做。陇南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回忆,年以前,武都区鲜有人听过“电商”二字,山区群众更是从未通过网络购买或销售任何产品,网络对他们而言是“虚幻、不真实”。当地农村的绿色无污染农产品也一直处于“自给自足”“养在深闺人未识”和“传统贩售贸易”的状态。

电商发展之初,作为当地倡导者——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经常在会上“抽查”领导干部们的“作业”:现场打开手机,在网上进行购物、付款等系列操作。后来提出在市、县区、乡镇成立各级电商机构,鼓励有文化知识的乡镇干部“先行先试”,再将经验教给农民,还将电商作为考核内容。

孙雪涛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发展电子商务既是一个喜悦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些网店可谓“九死一生”。因为互联网时代,电商变化非常快,稍有不慎就落伍了。

从对电商的“两眼一抹黑”到“什么都能上网卖”

虽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很快陇南官方统一了能发展电商的思想。因当地特色农产品质量优、品种全、产量大,适合做网上批发销售;产量不大的农产品,适合网上零散销售。电商让农产品“变成”了现金,增加了民众的收入,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信心。“电商扶贫”的提出,对陇南可谓是“雪中送碳”。

目前,陇南市通过发展电商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2万人。图为陇南市成县年轻人“回流”在“家门口”的电商中心上班。(资料图)闫姣摄

逐渐,在陇南的各县区,都陆续出台了电商奖补政策,仅武都区一年根据订单、销量给电商的奖补已超过百万元。年底,武都区有效运营网店家,培育电商年销售额逾千万元网店30余家、逾百万元网店余家,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入驻商家家,建成56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

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陇南还“尝鲜”其他领域。通过互联网“推山荐水”,“卖”陇南的旅游、文化。互联网在陇南可谓“物尽其用”。

当地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乡村干部,还有妇女和残疾人等发展电商,从对电商的“两眼一抹黑”到“什么都能上网卖”,从一个县渐渐扩展到全市,探索出了以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助农增收为出发点,以网店、微店和微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