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撑起幸福陇南写在第五个中国农
2023/5/16 来源:不详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
特色产业撑起幸福陇南
——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上)
年年岁岁,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时和年丰,定是一个丰收的陇南。
9月23日,秋分。五年前,它成了一个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从“农”出发,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重农爱农,绵延生息,期盼岁稔年丰。十年来,陇南以农为本,精耕细作,造就了一方物阜民丰。
徽成肥沃的土地里,果实累累,穰穰满家;西汉水辽阔的天空下,红彤彤的苹果,让农人绽开笑脸;白龙江粼粼的秋水旁,橄榄飘香,花椒归仓。山间地梗边,黄芪开挖,药香浓郁……
目之所及黄灿灿的玉米、火红的辣椒、绿油油的果实……缤纷色彩里,是一个绚丽陇南——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促丰收。
农为国本,兹为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陇南上下戮力同心、众擎易举,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立足山地条件,发挥生态优势,严格耕地保护。同时,优化经济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做好特字文章,打造区域品牌,提高质量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全市上下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在全省前三位。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陇南又一个秋天如期而至。
藏粮于地,稳中有进
“压舱石”从保产到稳增
//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颗粮食,昭示的是农之大者,国之大。
成县,陇右粮仓。当下丰收的喜悦弥漫乡野,一棒棒金灿灿的玉米占满农家院墙,一栋栋粮食仓储库里小麦存量充盈;一张张憨厚的笑脸,是对耕耘最高的礼赞。而在徽县、康县、文县的水稻田里,一株株金黄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康县大南峪镇水稻成熟在即。黄培军摄丰收,始于希望,结于丰盈。一直以来,陇南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始终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强化科技增粮措施,加大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力度,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有力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高质量备耕保农资、高标准春播保全苗、精细化夏管保提质、高效率抗灾促丰收,油菜-水稻-小麦复种模式、小麦(油菜)-大豆-小麦(油菜)复种模式、椒粮套种……十年间,一系列利长远、稳根本、打基础的思路落地成章,一个个重实效、出实招、解难题的举措迎难而生,逐年保障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不减,产量稳中有增。据市农业农村局业务统计数据,今年陇南粮食播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5万亩。全市夏粮喜获丰收,播种面积万亩,同比增长2.2%,夏粮总产35万吨,同比增长7%。好政策、人努力、天帮忙。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精心耕耘,迎来了沉甸甸的收成,获得了仓廪充盈的踏实。成县陈院镇核桃种植基地。张平良摄
优化结构,特色取胜
农产品从初级走向优质
//
陇南油橄榄种子搭乘“神舟十四号”飞上太空,填补了油橄榄通过航天搭载育种的世界空白;
武都百万亩花椒拥有在全国“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行业地位;繁盛的核桃树分布在公路两侧、房前屋后、山坡林间,硕果累累……如今的陇南,万亩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合着万物生长,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山地农业,为这幅丰收盛景增添了别样的风景。十年来,陇南紧紧围绕各地农业特色资源禀赋,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以特色换优势,产品结构、生产结构、种养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持续加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特色农产品,分层次培育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四大长效主导产业,畜牧、蔬菜、茶叶、苹果、马铃薯五个区域优势产业,食用菌、水产、苗木、生态鸡、蜂蜜等地方性特色产业,创出了一条规模适度、立体发展、龙头带动、品质优先、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全市上下农业产业发展的画卷渐次铺展,提质增效的势头奔涌而来,农业特色产业由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农产品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快速发展。“陇南味道”由绿色道地产品向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转变。中国油橄榄之乡、半夏之乡、核桃之乡、花椒之乡、药材之乡等多个“国字号”冠名落户陇南……一个个名声斐然、价值深厚的原产地品牌,成为陇南一张张亮丽的“名片”。武都区椒农在采摘花椒。据统计,截至年,陇南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地理标志产品15件,有效用标“三品一标”农产品个,居甘肃省第一。特别是成县核桃,武都花椒、油橄榄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先后获得了国际、国家和省级奖项40多个。每一次升级,带来的必然是质的飞跃。十年,陇南农业特色产业由大变强、由强变优。截至年底,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8%。全市农业特色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达到42%。宕昌县拉路梁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
夯实基础,科技赋能
种植由粗放迈向智能
//
藏着神奇百草的“药田”,总能给人生机勃勃的希望。
走进宕昌拉路梁,一片连着一片,一层接着一层,一带贯通一带的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让人感觉尤胜于此。“我们的中药材,现在是组织化生产、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多元化销售、绿色化发展!”站在拉路梁上,望着四周成片苍翠欲滴的各色中药材,庞家乡拉路村村民冉金平笑容满面。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十年来,陇南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探索出“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增收多元化”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百亩试验园、千亩产业带、万亩示范区。曾经“窄块块、矮埂埂”的碎片化田地,变成了平坦整齐、渠系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曾经的羊肠小道,变成了相互连通、平坦宽阔的产业路。曾经的“人耕畜犁”变成了机耕地、机覆膜、机移栽、机喷施、机采挖……五谷丰登,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智能农机在田野里奔腾辗转,自动播种、施肥、收割,指尖在屏上轻轻一点,旅行之余也可以给大棚里的蔬菜浇水施肥;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植物工厂里的蔬菜依然长得旺盛……多年来,陇南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不断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和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高接换优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不仅如此,陇南积极创新山地农业发展新模式,充分运用陇南大数据建设成果,与企业合作打造数字农业,建立集“产、供、销、研、服”为一体的数字农业体系。科技强农、科技兴农,描绘出最时尚、最具创造力的乡村图景。一条条数据线,连通一个个致富梦,让每年、每处都是丰收年,全市上下“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及水产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定。深刻变革,不断完善
农业由传统跃升现代
//
走进位于武都区石门镇的青陇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新型大棚整齐排列,一条条生产道路纵横相连。
“核心区种植有西红柿、黄瓜、茄子,栽植有葡萄、桃、李、无花果、油橄榄、蝴蝶兰等,周边示范区和辐射区有蔬果育苗生产区、羊肚菌种植区和稻田养虾区……”产业园负责人王云飞笑着说,这种新型生产模式,拓宽了农业生产时空分布,更让陇南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精准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发展。陇南作为一个农业市,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难点在产业,潜力后劲在产业,基础支撑亦在产业。十年,陇南孳孳矻矻,从重在“求量”“求速”转向“求质”“求效”;从着力解决“有没有”转向着力解决“好不好”;从着力解决“够不够”转向着力解决“优不优”,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经营体系不断完善。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涵盖了全市农、林、牧、副、渔和农产品加工等各个方面,服务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6家。应运而生的“土地流转+股金分红+就地务工+利润分红+产品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种苗免费+以奖代补+保底收购+农业保险”的兜底保障机制,更让广大群众真正嵌入产业发展中,成为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因势利导,有活力、有潜力、有奔头的陇南农业,吸引着众多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人员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徽县退役军人辛亮,采取“公司+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行“四统五带”产业扶贫模式,年销售额超过万元,用香菇为自己和多户乡亲铺就致富路。礼县60多岁的农民张加成,种苹果、网上买苹果,不仅自己成了直播网红,更成了礼县文化的“宣传员”,让礼县苹果走出大山、走进全国、走向世界……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不断加持,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要素,增添新活力和持久动力,推动着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完善。陇南更是连续10年成功举办花椒、核桃特色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花椒交易市场、东盛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仓储、专业市场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借力电子商务,扩大农产品销售、培育农产品品牌、助农增收,实现了田间与餐桌的“无缝”对接。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经济运行增势强劲,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6.0%,增速居全省第一。放眼当下,展望未来,陇南大地传统农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尽显芳华!可以预见,在下一个丰收季,幸福陇南必是仓箱可期,企踵可待!(文/陇南日报·陇南发布记者靳淑敏)
监制:杨余庆责编:靳淑敏
编辑:赵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