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定西陇中明珠
2023/6/6 来源:不详地处甘肃省中部的定西市,是黄土高原与西秦岭余脉的结合部,是古代陇右的一部分。境内渭河逶迤东注,洮水曲折北流,均流入黄河。地貌特征大多为黄土高原丘陵山地、沟壑峁梁,漳县、渭源境内尚遗留有部分原始森林。
古代的陇中林木繁茂,水沛草盛,是畜牧基地与良材之源。《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因陇右地区“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为先”,故民风尚武,秦汉时多出强兵良将。
陇中为东西通衢之要塞,巩昌、狄道“翼被秦陇,控扼羌戎,为雍岐之肩背,梁益之咽喉”;岷州“东连秦陇,西达河湟,北阻临巩,南控阶文,虽在一隅而道路四通,一纵一横未易当也”(《读史方舆纪要》),故陇中地区历来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陇中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源远流长。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和齐家文化均因首次发现于其境内的洮河流域而得名。文物是历史的载体,遍布陇中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距今约七千八百年之久的大地湾文化有着渊源关系,亦属“伏羲文化圈”的范畴,说明陇中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一处发祥地和旱作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陇中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地,西周至春秋时期,洮渭一代西羌和戎族的居地,戎族的部落很多,今临洮一带为狄戎居地;渭源、陇西一带为豲戎居地;通谓一带为襄戎居地。羌族、戎族各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多以游牧为业。
西周时,周人的足迹已达渭河上游,今陇西县城西郊发现的周代文化遗址——西河滩遗址即为其证。春秋时期,善于畜牧的秦人在今清水、天水一带得到发展,为周之附庸,后建立秦国,因秦襄公救周有功,遂有西岐之地。秦逐渐强大,沿渭河向西开拓。秦武公十年(前年),“伐邽冀戎、初县之”,于今天水市设邽县,于今甘谷县设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两个县。秦穆公三十七年(前年)伐戎王,霸西戎,秦人势力达到洮河流城。
战国时期,秦国一直沿着渭河向西开拓。秦献公元年(前年),“兵临渭首,灭狄豲戎”(《后汉书·西羌传》)、秦国的西境到达今陇西、渭源、临洮境内,设置了狄道、豲道二县,今定西市境内建置由此开始。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年),大将司马错从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县)出发入蜀,并以蜀为根据地,攻克楚国的黔中郡。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年)至三十五年(前年),秦有陇西郡、北地郡、上郡的大片领土并“筑长城以拒胡”(《史记·秦本纪》《水经注》),这道黄土夯筑的战国秦长城首起今临洮县新添镇三十里墩的南坪望儿嘴,翻山越涧,经今临洮、渭源、陇西、通渭四县之境,向东北入静宁境。
战国末期到秦始皇执政时,包括今定西市在内的秦地为天下的富饶地区,为秦统一六国、建立泰王朝奠定了经济基础。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陇中承袭昭襄王之制而设陇西郡,郡治仍在狄道,辖有七个县,今定西市全境辖于陇西郡。第二年,秦始皇曾出巡郡县,甘并巡视陇西郡(《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四年(前年),秦始皇为防备匈奴的南侵掠扰,派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人修筑长城。这道长城起于今岷县(秦临洮县),经今甘肃中部、内蒙古、河北达于辽东,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道“万里长城”。
秦亡汉兴,汉承秦制。汉武帝建元三年(前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溯渭水河谷(汉道南路)经今陇西、渭源、临洮,达永靖临津渡,渡黄河,抵西域(《史记·孝武本纪》汉书·武帝纪》)武帝元狩二年(前年),大将卫青和霍去病率兵万余,由陇西郡出发,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胭脂山),深入匈奴之境千余里,大败匈奴,俘获浑邪王之子及相国、尉和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武帝元鼎三年(前年),因原置的陇西郡地说过于辽阔,便由陇西郡析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当时陇西郡辖十一县,天水郡辖十六县(《汉书·地理志》)。武帝元鼎五年(前年),武帝效法黄帝和秦始皇西巡之举,也巡视了陇西郡,登临崆峒山(《史记·孝武本纪》)。汉武帝元封五年(前年),全国设十三个刺史部,陇西、天水二郡均属凉州刺史部。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改天水郡为汉阳郡,移郡治于冀县(今甘谷)。三国时,陇中为曹魏陇西、南安、广魏三郡所辖。唐太宗贞观元年(年),划全国为十道,陇中属陇右道管辖。经盛唐休养生息,“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资治通鉴》)。天宝十四年(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王朝调西部之兵平叛,此时强大起来的吐番乘机入侵陇右,肃宗至德二年(年)攻陷岷州,宝应元年(年)攻陷临洮、渭州等地。吐蕃政权瓦解后,吐蕃部族散居今甘肃各地,有的与汉民族融合。
宋朝建立后,洮河、渭河流域番汉杂处,宋朝政府沿渭河向西开拓,宋太宗至宋神宗时期,在今陇中地区修筑了许多堡寨。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命王韶在渭河两岸开垦闲田,招抚蕃汉人民,收复渭源、武胜军(今临洮),置熙州(今临洮),后又收复岷州。元丰四年(年),李宪破西夏,克复兰州、会州,在包括今安定区以北之地筑城寨以巩固之。
金朝时,在今陇中设置临洮府、巩州等。年,蒙古灭金,1年,灭南宋,统全国并设行省。陇中地区属陕西行省巩昌等处总帅府管辖。
明初因元之制,洪武九年(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巩昌府领秦州、阶州、徽州,辖有定西、会宁、陇西、通渭、优羌(甘谷)、宁远(武山)、张家川、清水、天水、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等十六县,辖区相当于今定西、陇南、天水三市,属陕西布政使司管辖。
清初因明旧制,顺治元年(年)设甘肃巡抚,驻宁夏,顺治五年(年)徙驻兰州。康熙三年(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驻巩昌(今陇西),康熙六年(年)改为巩昌布政使司,康熙七年(年)又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徙治于兰州,于是陕甘分省设总督,驻西安以统之。乾隆二十九年(年),以陕甘总督驻兰州行巡抚事,当时陇中地区辖于巩昌府。
民国2年(年)废除府治,今定西市境内曾为兰山道、甘肃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统辖。是年废道,直辖于省,同年宁夏、青海建省,甘、宁、青分治,陇中辖于甘肃省。民国15年(年)1月,甘肃省成立中国国民党党部,民国33年(年),省政府下设专员公署。
年8月中旬,今定西市境获得解放,9月22日由原会宁分区易名为定西分区(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前身)。此后,行政区划几经变更,而定西地区所在地一直设在定西县城。年前后,定西地区曾辖有定西、通渭、会宁、靖远、榆中、临洮、渭源、陇西、漳县、岷县等县。年12月,定西撤地设市,今定西市辖有六县一区,即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定西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