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抗洪救灾这个家,温暖每一个人
2022/10/7 来源:不详这个“家”,温暖每一个人
——我市及时安置受灾群众纪实
尹向明全家已经在文县石鸡坝镇险崖坝临时安置点住了10多天。
“安置点什么都不缺,政府准备得很周到。最近路通了,还有很多爱心人士送来了蔬菜、西瓜和生活用品。”尹向明是文县石鸡坝镇险崖坝村人,由于洪水冲毁了房屋,暂时居住在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十分感谢政府,感谢大家的帮助!”
入汛以来,在连续强降雨中,我市40.75万人受灾,间房屋倒塌,人紧急转移安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立足于此,为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医疗服务,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要求进行排查,用心用情做好安置工作。
文县、武都、康县、成县……一个个安置点紧急启动;折叠床、被褥、纯净水、方便面……一份份凝聚着深情的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文县石鸡坝镇险崖坝临时安置点。安心,这里很安全
暴雨、大暴雨,一轮又一轮侵袭;洪水、大洪水,一浪比一浪猛烈。
山洪裹挟着树木和泥沙咆哮而来,房屋倒塌,群众被困,道路、电力、通讯中断……陇南遭受重创!
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一手抓应急抢险,一手抓救灾安置,特别是在转移安置过程中,我市坚持应转尽转、能转快转,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以最快速度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群众的人身安全是首位。
早在汛期之前,我市提前着手、早作准备,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提出明确要求,要精心筛选确定临时应急转移安置点,同时要对退水地区和集中安置点的环境卫生清理、消杀灭以及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等各项工作做好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陇南市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碧口水力发电厂安置点,志愿者询问转移群众生活所需。
“我们14日就开始整理房间,准备安置受灾群众的物品。”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职工活动中心管理员王芳霞告诉记者,这已是电厂第二次作为临时安置点。
“当天就住进来了10个人,这10个人的房屋都在全镇地势比较低的区域,水位上涨之后会很危险。”王芳霞说,选择电厂作为安置点,主要是这里地势高,比较安全。
灾害发生后,我市各县区第一时间按照防汛应急响应要求,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群众、危险地段人群,对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没有把握地带的群众,坚决果断组织疏散撤离,转移安置到绝对安全地带,落实转移避险各项措施。
在受灾最严重的碧口古街,根据水位线判断,当时洪水过境最高水位达到了4米,沿江房屋一层进水,低洼处已达到两层楼高。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碧口镇居民刘瑞琼对现在安然脱险十分庆幸,她家住在碧口镇地势最低的区域,家里的一楼全部进水。
“有了之前的经验,这次提前就转移出来了,现在住在电厂很安全也很安心。”刘瑞琼告诉记者,在这里大家可以睡个安稳觉。
应安置,尽安置,不让一个受灾群众流离失所。
目前,全市各县区已将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到安全地带,同时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通过搭建救灾帐篷或投亲靠友,对部分受灾群众进行了临时安置。
▲文县碧口镇举行年镇企联合防汛抢险应急演练。
贴心,这里有家的温暖
群众妥善安置后,受灾群众的吃、住等基本生活保障,成为全市防汛救灾工作的重点。
已近中午,文县尚德小学的操场上分外热闹,一群小孩在球场上拍打着篮球,不远处的遮阳棚下,文县尚德镇上坝村村民张菊桃刚吃完午饭,“生活上安排得很周到!”提起这几天在安置点的日子,她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张菊桃口中暂住的安置点在尚德镇小学,这里之前安置了村民多人,都是来自被洪水淹没的上坝村。记者看到,整理后的学校教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铺着被褥的单人床,临时值班室里,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储备充足。
据介绍,安置点上还设置了值班岗位,值班人员各负其责,医护人员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在岗位上,食药监部门每天检查饮食卫生。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用情才能把安置工作做细做实。汛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提出,安置点必须达到“五有”标准: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医疗服务,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文县尚德镇临时安置点,工作人员在给群众准备饭菜。
“当时有过担心,最主要的还是害怕没地方住、没饭吃。”张菊桃说,当到达安置点后发现,政府已经给每家都安排好了床铺,连被褥都铺好了。
“入住的当天晚上,我们就吃到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张菊桃说,那一顿晚饭,让她放下了所有的担心,“虽然啥都没有了,好在全家人都安全,相信在政府的帮助下,一切都会好起来。”
心安处,便是家。
“不管安置点保障多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我们镇村干部多做一点,只求他们能像在家一样安心。”尚德镇党委书记王小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受灾群众吃上热饭热菜,在全市各个临时安置点,群众还自发地支起锅灶、送来食材,互帮互助。
一碗热乎饭的背后,是陇南儿女经受过多次灾难磨砺后,内心萌发的感恩之情,更是同胞之间守望相助的浓浓情意。
目前,全市各个临时安置点上,灾民衣食无忧,生活有保障。
▲成县苏元镇大坡村避险群众集中安置点内,十几个年龄不等的孩子正认真地写假期作业。
暖心,这里温情与希望并存
在村医和志愿者的连日陪伴、劝慰下,成县苏元镇大坡村避险群众集中安置点内,村民们紧锁的眉头一天天舒展了开来。
“因为房屋被毁、财产损失,很多群众还是想不开,天放晴后有些受灾群众又急着回家,稳定群众情绪很有必要。”在安置点的心理疏导区,村医邓力说,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受灾群众很可能出现恐惧、烦躁、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
灾情发生后,我市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紧抓各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工作,包括基本疾病询问、心理辅导等,另一方面设立卫生室,派驻医护人员,定期开展消杀。
事实上,为了受灾群众,很多人都动了起来——
这些天,青年志愿者们经常来到安置点,和孩子们玩游戏,陪老人聊天,给受灾群众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低落情绪,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工程抢修组调集人力物力,以最快的速度抢修水毁道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并及时解决各安置点的用水、用电以及用网问题;
医务工作者常驻安置点,及时处置诊疗受灾群众的常见疾病,并对洪漫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这些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物资仍在源源不断运往安置点;
安置点上还开始放起了电影,变得热闹起来;
……
▲在武都区马街镇泉家湾村临时集中安置点,国网陇南市武都区电力公司的抢修人员在帐篷里检查照明设备和电路。
每一分努力与付出,都让受灾群众更快地恢复了过来,这其中必不可缺的是陇南儿女自身的坚强与努力。
“从受灾到现在,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文县尚德镇上坝村村主任刘王平说,“不能啥事都靠政府,我们也要积极开展自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
洪水肆虐,难抵人间真情,一个个临时安置点里,一个个暖心的举动散发而出的温情正驱散洪灾带来的阴霾。
临时的“家”也温暖,临时的“家”也温馨。在这里,满溢的温情与希望,抚慰了受灾的乡邻,延续了人间大爱……
(记者/王芳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石鼓责编:马智泉
编辑:赵凌凤